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干涉与骚乱不得人心所谓“西藏问题”是新老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 ,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赤裸裸暴露。制造所谓“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主要是英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英国开其端 ,美国步其后。先说英国 :1888年、 190 3年英国先后两次发动入侵中国西藏的战争 ,目的是想直接占领和完全控制西藏。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英军凭借其军事实力 ,一度攻占了拉萨。军事上得利 ,英帝国主义便迫使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但清政府外务部始终未予承认和签字 ,条约无效。190 7年英、俄签订《英俄同盟条约》,条约把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改为宗…  相似文献   
2.
佚名 《法制博览》2008,(9):40-40
突然在黄鸿钊的《西方列强与澳门的关系》发现一处非常有趣的记载: 英国人决定另辟蹊径,打开局面,企图借助于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国市场。17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商业霸权已经衰落。。他们的商船在远东屡次遭到荷兰舰队的的劫掠,也想联合英国人的力量以牵制荷兰人。1635年,  相似文献   
3.
英帝国作为新殖民者在拉美成功挑战了西、葡老殖民者,同时又适应了来自美、德等国实力上升时期的挑战。英帝国进入拉美的历史动因主要受经济利益驱动,在"大不列颠治世"背景下,英帝国崇尚与拉美的自由贸易,并不断扩大投资和贷款。英帝国以竞争、合作甚至妥协等方式与其他大国在拉美谋求共存,但拉美的经济民族主义使英国的经济利益受损,同时英国在拉美也遭受市场饱和、投资失败、债务纠纷等多种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正>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期"大国崛起中的对拉美关系专题"对英国、美国、苏联介入拉美地区事务的历史成因和路径、对拉美政策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进行探究,以期获得必要的启发和借鉴,进而提高对中拉发展共性和差异以及中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英帝国在拉美:经济霸权与外交策略》一文认为,拉美国家独立后,因受欧洲均势和美国牵制的影响,英国对新独立的拉美国家进  相似文献   
5.
画中历史     
小山 《党建文汇》2014,(10):48-48
19世纪的印度在英帝国众多殖民地中素有英国“皇冠上的宝石”的关誉,英国王室与印度也有着特殊的关系,名义上英王还兼任印度皇帝1911年,英国新国王乔治五世想出一个独特的加冕方式,去印度让自己既作为英国国王又作为印度皇帝在那里加冕。  相似文献   
6.
贾健 《外交评论》2002,2(4):43-49
1958-1968年英国“非殖民化”经历了从回归、重建到收缩再到无奈的撤离、回归欧洲的曲折过程。英国力量的衰落和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解放斗争、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于殖民主义的压力、两极对立的国际形势对于英国殖民体系的战略冲击以及科技革命的影响等是这一过程产生的主要原因。它的性质是英国在国力衰落之下对殖民地所做的一次调整,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挽救垂死的大英殖民帝国所做的挣扎。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英属东南亚殖民地非殖民化过程中的政策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初期,一方面由于美国认为英国所采取的殖民政策较为开明,基本符合美国所倡导的渐进的非殖民化模式;另一方面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冷战形势下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默认了英国殖民主义在东南亚的继续存在.英国国力的衰落使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逐步萎缩,美国以介入战后东南亚非殖民化的过程为契机,开始在塑造该地区未来秩序的过程中起到领导性的作用,并对英帝国的非殖民化施加了一定影响.美英之间历经从战时开始的合作与冲突,以大英帝国的瓦解而告结束,完成了战后世界霸权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国际政治研究》2021,(6):F0003-F0003
饥饿:一部现代史[美]詹姆斯·弗农著沈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定价:79元本书依据大量历史材料阐述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40年代,英帝国范围内饥饿含义的变迁以及治理饥饿的现代体系的形成,涉及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年代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内容,为现代饥饿史研究提供新思路。本书认为,英帝国在改变饥饿的含义和现代饥饿救济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饥饿的理解的转变也促成了治理饥饿的方式的转变,英国人由此开始重新反思社会民主和福利国家政治。除“结论”外,全书包括“饥饿与现代世界的形成”“饥饿的人道主义发现”等八章内容,约32万字。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的布尔人民族大迁徙是研究南非历史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究其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英帝国的推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成为开普殖民地的主人后,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旨在促进殖民地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系列农地制度改革措施,以及给予科伊人和班图黑人某种平等地位、实行自由雇佣制的第五十号法令与释奴法令,最终迫使布尔人集体逃离开普殖民地,深入内陆建立起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并在那里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从而对南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阿南 《党建文汇》2006,(6):43-43
“布尔”系荷兰语,意为“农民”。布尔人是指到南部非洲殖民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后裔,1652年,第一批荷兰人来到南非的开普,建立了殖民地、1795年,英国舰队在南非开普登陆。经过多年的;中突,在英国的强大实力面前,布尔人被迫向北面迁徙,于1852年和1854年分别建立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布尔人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