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521篇
中国共产党   252篇
中国政治   621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70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裁判要旨】借条空白处的公司盖章应由公司承担反证义务,公司无法证明借条空白处盖章的合理性,应承担相应责任。债权人主张盖章公司应承担担保责任,但未尽到审查公司担保决议的义务,公司应承担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的补充清偿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举证证明公司财产独殳于股东个人,不能证明的,应在公司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3.
我国《商标法》2013年第三次修改时首次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实证分析表明,惩罚性赔偿在商标侵权诉讼中适用甚少且适用不规范的问题突出,未能充分发挥其遏制侵权行为的预期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存在适用条件不明确、赔偿基数难确定、程序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为规范适用,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其制度构建:一是强化程序保障;二是明确适用条件;三是完善赔偿数额的计算;四是厘清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证券市场上因虚假陈述导致的民事赔偿案件中有关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和计算方法是解决违法行为人民事责任的关键。《规定》虽然对损失计算进行了规定 ,但是并没有明确采用该种方法的依据。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下 ,虚假陈述行为人在不同情况下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理论依据 ,同时结合原理进一步剖析了现行《规定》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诉讼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据立法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证据法学也成为诉讼法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一时之间,关于证据法学的理论专著及相关教材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学术观点各擅胜场。在诸多争议焦点中有两个问题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诉讼证明的理论基础,一个是证明责任的概念范畴。笔者不揣浅陋,对这两个问题略抒己见,以就教于师长同仁。  相似文献   
6.
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关键性和深层次问题。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真正在我国得以确立并切实发挥作用。参照外国关于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立法规定,我国应遵循利益均衡、诉讼便利和适当发挥法官职权原则,以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7.
8.
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的实践者和拓荒者;在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的问题上,不能把党员的成分作为判断党的性质的标准;在社会转型时期,许多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加入到新的社会阶层中及新的社会阶层中涌现出的新的优秀分子,说明了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合理性;但吸收新的社会阶层申优秀分子入党不能以财产的多寡作为判断标准;同时注意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相似文献   
9.
从自认的效力基础来分析虚假自认效力,界定辩论主义地位,基于追求真实对辩论主义进行修正,在一定限度范围内确定真实义务,才能正确认定虚假自认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晏莉 《四川审判》2002,(1):28-29
司法认知作为一种诉讼证明方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并不鲜见,笔者在法院系统经过细致的调查和访谈,试图站在审判实践的角度剖析司法认知,以期对我国即将进行的证据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