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美尔开启了当代社会学信任研究的先河,但他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货币哲学》和《社会学》中,西美尔提出的信任理论具有开创性的价值。他认为社会开始于人们之间的互动,在当代,互动的主要形式是交换.尤其是以货币为中介的交换,这种交换离开信任就无法进行,进而,整个社会的运行离不开信任。西美尔认为,信任是重要的社会综合理论。信任不同于弱归纳性知识,不仅包含有认知性因素,还包含一种类似于信仰的超验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梳理了经典时代三位社会学家的宗教社会学思想.通过对宗教的本质、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旨趣、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析可见,涂尔干、西美尔和韦伯关注的核心议题虽然一致,但研究视角和方法论迥然相异,他们共同推动了宗教学研究的第一次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3.
吕钊  龚鑫 《求索》2013,(11):244-246
都市精神是西美尔现代性思想的重要论题,西美尔笔下的现代都市生活图景是现代性体验和心理性格的集中表现场所。西美尔通过富有创造性的都市人格的形式揭示出畏触症、厌世和对时尚的追逐等具体都市精神的基本表征。作为生命超越的种种都市行为,比如冒险、旅行、追求时尚等现代审美体验使个体灵魂获得一种解放,个体自觉地回复了感觉的敏锐性,成了摆脱生命感觉萎缩的可能的救赎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们认为西美尔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为分析社会形态奠定了基础,但是英美国家的社会学教科书对西美尔的著作大多只当作一般的参考书或作为介绍冲突理论、交流理论或互相影响的辅助材料。只有在冲突理论和交流理论在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代替了功能主义理论之后,西美尔的社会学才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到70年代和80年代,他的纯社会学理论被放在其哲学、形而上学理论、美学和文化中一起研究。近些年,西美尔的著作也陆续被译为中文,从而渐渐走进国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西美尔的《货币哲学》述说起点植根于文化社会学,他认为货币增加了个体自由、扩展了个体空间,让个体灵魂得到安宁,也导致个体全面异化。文化社会学视域讨论由货币引发的主客体文化区分及相互关系,便于展开西美尔货币现代意义的分析。本文在货币哲学基本内容基础上,借助文化社会学视域,从述学文体角度考究西美尔的叙事策略和学术逻辑,揭示以西美尔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现代处境。  相似文献   
6.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0):14-14
怎样判断一个法律是好是坏?我们可以看法律的实质内容,比如说某个法律是否维护了人们的权利,是否符合人人平等的要求,是否保障了个人自由,是否符合某个社会某个时代的主流道德观念。也可以看法律的制定过程,是否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愿,是否所有人的观点都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充分表达。还可以看法律实施的后果,是否促进了社会和谐,是否带来了经济成果,是否增加了全民的福祉。这些实质性的标准或多或少存在各种争议。美国已故法学家富勒独辟蹊径,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