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6):F0002-F0002
在全党、全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12月5日,我院与解放军报社、西安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成功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梁衡 《海内与海外》2014,(12):35-36
我和沉石相识,是在北京日报组织的首都作家赴云南笔会上。他是部队作家,又是解放军报社的资深记者,他的写作颇有些传奇色彩,曾只身一人去过马六甲海峡,走过青藏高原无人区,穿越过金沙江大峡谷,探访了神秘的罗布泊,等等。他的作品《黑色马六甲》《死亡之窟》《谍·爆》《谍杀》都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对生命的深邃思考。  相似文献   
3.
钱江 《党史博览》2014,(10):20-24
正1966年5月31日,《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唐平铸根据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的通知,在陈伯达于当晚进入人民日报社夺权之后,也来到人民日报社办公大楼,在陈伯达和他带领的中央工作组(主要由解放军报社中层干部组成)之间进行协调。他没有想到,这一步让他深深卷入了"文革"惊涛骇浪的漩涡中,消耗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  相似文献   
4.
我院成功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全党、全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12月5日,我院与解放军报社、西安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成功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08,(12):32-36,62
以探险、历险成就文学创作,这让沉石在文坛上独树一帜。《死亡之窟》的背后,是他三上青藏高原,行程数千公里,穿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无人区,跋涉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忠实履行一个部队作家的天职的壮举!“元旦”前夕,当我走进解放军报社采访这位大校著名军旅作家时,心里不禁也有一种神秘的“探险”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语录》是一本二十世纪六十生代红遍中国和世界的"红宝书",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其产生与一个特殊的历史人物——林彪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余玮 《党史文汇》2007,(3):50-50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决定给时任总军械部部长的王树声建一幢住宅。按规定,房子和家具可以考究一点。但是,王树声的“意见”来了——盖成一般平房,外加“两不要”:不要独门独院,不要警卫森严。这样,王树声一家就住在当时的总军械部(现解放军报社)大院内极其普通的一幢平房里,用的是寻常的家具,没有特别的装饰,墙上的一幅“延安宝塔山”油画显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8.
1966年的冬天,苏皖大地格外阴冷。12月19日下午4点左右,我们由解放军报社派驻合肥了解反映文化革命情况和动态的三名记者正在汇集材料。突然,5辆苏式嘎式69吉普急刹车停在安徽省军区小招待所门前,只见全副武装的战士迅速下车,整齐地排列站立着,还没等我们看清楚是谁,首长已经进楼了。公务员小陈进来告诉我们,是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员来了。  相似文献   
9.
王菊苹 《湘潮》2013,(3):26-28
1944年4月,张宗银出生于湘西龙山县石羔镇正南村,1963年8月入伍,196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陆军某部代理班长、通讯员、文书、宣传股干事、集训队区队长、师政治部新闻干事、军政治部新闻干事。1971年3月调入解放军报社,先后任《解放军报》总编室副主任、要闻快讯部副主编、军事部主编,《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兼《中国国防报》总编辑、中国民兵杂志社总编辑、《解放军报》总编辑,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  相似文献   
10.
郑鲁南 《党史博览》2014,(12):44-46
正巴金在朝鲜前线,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照片。在众多的照片中,摄影家李书良拍摄的巴金在志愿军六十五军的三张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这些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历史,更是战争年代独特的叙述和情感,是对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揭秘与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