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进 《各界》2010,(11):18-20
1948年,祖父许德珩在北京大学学生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五四运动。他在文章中写道:“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要并且已经跨越五四前进一步。我们不要追赶时代,为时代遗弃,而要把握时代,创造时代。是这样,今日纪念五四,才成为有意义的。”回想当年,在国家危急关头,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许德珩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具有考验性的艰难历程。他从立志探索马克思主义到接受、宣传以及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六十年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他本人也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而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许进 《世纪风采》2008,(2):11-12
很多人知道我的祖父许德珩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和长期的领导人,吴阶平是世界级的医学泰斗,也是九三学社的第三任主席。但是,吴阶平为什么加入九三学社?他又怎样挽救祖父的生命于垂危?现将我亲历的有关一些往事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4.
潘俊 《柳州党史》2002,(3):38-39
广西第一个共产党员、广西省级党组织早期主要负责人黄日葵,与新中国建立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许德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一起出生人死,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事业的共同战斗中结为生死之交。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5周年。65年前,九三学社老一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共产党领导,选择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公开庄严的政治承诺,也是审时度势的正确抉择。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由于九三学社总社当时设在北平,处于国民党政府高压之下,正如周恩来所说:"还不便以团体的面目出现",所以无法像其他民主党派那样立即予以公开响应。进一步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渊源深厚,根叶相牵。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分别会见了许德珩和梁希、潘菽、金善宝等九三学社先贤,鼓励他  相似文献   
6.
王造时因“七君子”案,在江苏苏州高等法院被非法羁押了8个多月,打了一场震惊中外的“爱国有罪”官司,直到1937年8月1日才宣布取保释放。不久,上海失陷,王造时带着家小,与赣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罗隆基、许德珩、彭文应等回到江西,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9,(16):6-7
许德珩曾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又是“九三学社”的发起者和长期的领导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一生都在为民主科学而奋斗。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长达52年,在近90岁时终于实现了入党的愿望。五四先锋许德珩,1890年出生于江西省德化县,(现属九江市),字楚生。祖父是中医,父亲在书院任教。他从6岁起在家馆中读书启蒙,后入私塾,16岁到县城同文书院学英文和数学,因家贫无力住宿只好走读,每目往返20公里,锻炼了意志和体魄。  相似文献   
8.
百岁老人许德珩,曾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又是九三学社的发起者和长期的领导人,一生都在为民主科学而奋斗。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长达52年,在90岁时终于实现了入党的愿望,树立了一个由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冯天瑜 《世纪行》2010,(5):47-48
<正>白雉山先生是享誉广远的诗人、楹联作家。他的律诗、联语,早已获得许德珩、胡厥文、郭沫若、夏衍、杨静仁、陈立夫、沈肇年、程千帆、朱祖延、吴丈蜀等前辈的嘉许,也赢得当世学人的喜爱。在现时代,旧体诗文式微,其写作套路与今人距离渐远,仅就格律、平仄而言,真正了解并熟练运用者,已不多见。故力振唐音的白雉山诗,对仗工稳的白雉山联,遗世独立,于罕见中尤显珍贵。  相似文献   
10.
自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学门读书始 ,许德珩的一生与北大的关系是育于斯、教于斯。北大是哺育他成长的摇篮 ,又是他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讲台。从“五四”运动以来 ,他一刻不曾忘记母校的培育 ,不曾忘记祖国 ,不曾忘记民主与科学。热血青年学生领袖1915年暑假 ,许德珩考入了北京大学英文学门。北大的学费对于许德珩来说尚是沉重的负担。课余他总是到图书馆去读书 ,这样可节省购买灯油之资 ,在冬季还可免去购买取暖的木炭。但生活上的艰难未能影响许德珩的志向。国家危亡 ,人民涂炭 ,北大的陈腐学风 ,这一切都激励着许德珩发奋读书。191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