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48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与法治的要求相差甚远.明确科技证据法的概念和特征,是科技证据立法的前提.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应当坚持科技证据的运用必须符合人权、伦理要求以及恢复科技证据之证据本色的科学理念,并遵循及时性、协调性以及适度鼓励科技证据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刘军 《中国检察官》2005,109(2):108-109,11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证据法中是最具争议性的证据规则之一,自从191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威克斯诉合众国一案中确立该规则以来,围绕这一规则所产生的争议就接连不断。争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排除规则适用的地域范围;其二是关于排除规则适用的案件范围。1961年,联  相似文献   
3.
三、<殷先公先王考>和<续考>:熟练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得的重大成果 王国维成熟地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得的重大成果,是1917年初先后撰成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两文.因其所运用的方法缜密精当,解决的问题重大,为研究者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故成为近代史学史上意义重大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纵博 《学理论》2012,(22):155-156
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证据法的改革,证据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应随着形势作一些调整和增加,首先要加强对证据法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哲学基础问题、证据制度规范对象问题、证据制度基本原则问题;其次,要加强对证据采纳规则体系、采信规则体系、证明技术、证据规则本土化、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等具体问题的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建伟 《证据科学》2016,(3):269-272
一、关于以审判为中心庭审模式的认识误区
  曾经看过一篇苏联作者写的文章,写的是一个生活体验—相信我们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当我们坐的火车停在火车站时,旁边有其他火车经过,我们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火车开动了。当我们把目光放到窗外的静止的电线杆时,才意识到原来只是铁轨在震动而我们的火车并没有动。今天谈到审判中心主义,我就有一个疑问,现在我们的铁轨在动,我们放了很多车厢在铁轨上,诸如“审判中心下的检察改革”、“审判中心下的控辩关系”,等等。今天我们又加挂了一个车厢,就是“审判中心与证据法的发展”,这样的车厢挂了好多,但是火车开了吗?  相似文献   
6.
浙江张辉、张高平冤案反映出我国刑事司法运行中很多普遍性问题。狱侦耳目制度的滥用是酿成此类冤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从法制视角解读狱侦耳目,其身份具有合法性,证人证言具备证据能力,只因制度滥用才导致冤案发生。应当从明确管理部门、强化奖惩机制、加强多方监督制约、严格法庭审查等方面完善狱侦耳目制度。这将对加快侦查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真正还原案件事实、进一步预防和消除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平正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2012年新刑诉法关于刑事证据制度的诸多新规定,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据法具有积极意义。为了促进我国刑事证据法更加科学、规范、文明,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对《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证据制度的规定予以进一步完善。一是推动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心从注重职权便利的需要向重视权利保障的转变。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往基于将证据视为公安、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比较注重从公安、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职能需要的角度设置  相似文献   
8.
左卫民 《证据科学》2016,(3):275-276
关于“审判中心与证据法的发展”这个题目,我的看法是:审判中心及其所可能引发的程序结构变迁为证据法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间或者说新的推动力,但这其中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就审判中心主义即证据法发展的空间或推动力而言,我觉得我们还处于想象之中。现在我们对审判中心主义的基本意涵和实现路径还有争议,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学界和实务部门对此尚未达成共识。一个明显的表征就是:围绕审判中心主义所进行的地方性试点改革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技术性的程序规则和证据规范就更是如此。甚至包括最早推进庭审实质化试点改革的成都中院,大家都还在继续探讨而根本没有对此作普遍推广。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一个司法改革研讨会,有领导明确表示:“怎么搞审判中心主义,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实际上各家都还有不同意见。至于怎么做,也是不成熟的。”既然在如何理解和推行审判中心主义这个逻辑前提上都有不同意见,很明显我们探讨证据法应如何发展的时机还不太成熟。所以,我认为这个题目至今仍处于发挥主观想象力这样一个阶段。就此而言,学术界和实务界仍然需要围绕何为审判中心主义,如何实现审判中心这一命题上进行深入的对话与探讨,以期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厘清我国证据法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证据法的理性主义传统,既要求通过理性证明的方式去查明事实真相,而非诉诸神明和暴力;又不以追求真相为最高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正义的手段.这种理性传统,决定了法治国家证据制度具有求真、求善的双重功能,并将公正奉为首要价值,从而奠定了基本权利保障的价值取向.我国证据法学研究和证据制度建设正在经历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型,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两大法系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内容证明标准、证据资格(可采性)、证明责任以及证明力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大法系刑事证据法差异和共同点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实国情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证据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