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曾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没有机会去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作家、诗人和中国话剧奠基人,田汉毕生创作话剧剧本63部、戏曲27部、歌剧2部、电影12部和大量的诗歌以及散文评论等,作品字数总计达1000万字,话剧《关汉卿》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那么,我国话剧史上的这部经典杰作究竟是怎样创  相似文献   
3.
悼石曼     
《红岩春秋》2010,(4):81-81
2010年7月9日,著名话剧史专家,剧评家石曼同志,因病在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辞世,享年84岁。石曼,原名吕贤汶,192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20世纪40年代,他投入到以话剧为武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又曾与白杨、秦怡、张瑞芳、舒绣文、黄宗英、赵丹等戏剧工作者多有接触,几十年来,他收集到抗战戏剧资料500多万字,除编著出书外,也撰写了大量文章。  相似文献   
4.
沐泽 《台声》2007,(7):79-82
清末,改良图存呼声撼动着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根基,催化民智的需求呼唤着社会价值与人生观念的变革,导致了传统戏曲的改良和“新剧”的创建。1907年,由中国留日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中华基督教青年会馆演出《茶花女》片段,被史学家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到今年整整100年过去了。回首百年,中国话剧在跌跌撞撞中一步步成长,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之路上沧桑无数,亦荣光相随。 1921年由从大陆返台青年学生组成的“鼎新社”在台湾上演《社会阶级》、《良心的恋爱》等剧目到今天,台湾话剧也走过了她近90年的风华。当我们回望台湾话剧发展史时,看到的不仅仅是台湾话剧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更是台湾话剧中所承载的对民族历史、生命体验的反思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