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各方对被告人利用建行证券部工作人员的身份,以建行内部有存款利息高或有任务要拉存款为名,采取出具作废的证券代保管凭证并加盖业务公章当存单的方法,吸收他人巨额钱财没有归还的行为如何定性以及诽谤一节能否由检察机关公诉等问题有分歧意见。本文围绕具体争议问题进行法理评析。  相似文献   
2.
张静  安伟 《法制与社会》2013,(33):281-282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广大人民的重视,然而人们也体会到网络在带给我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了诸多的问题。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网民的个人隐私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个人名誉也会受到损坏。所以,就需要不断来完善传统的网络诽谤罪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崇尚言论自由,而涉及到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例也逐年增长,网络诽谤罪出现的频率也居高不下。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部分法律中对网络诽谤罪有所涉及,但尚未有一部系统完善的法律条律将网络诽谤罪的认定标准纳入其中。本文针对网络诽谤罪在理论层次上的认定标准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的遭遇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朴祭     
沈淦 《侨园》2012,(6):47
王朴是陕西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中了进士.他初任吏科给事中,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削去官职.不久,朱元璋又起用他为御史.但由于他生性耿直,照样经常与朱元璋争辩是非,一点也不肯让步.终于有一天,朱元璋大发雷霆,喝令武士将他绑出去斩首.到了斩首之地后,朱元璋又将他召回来,问道:"你改不改?"王朴答道:"陛下不因为臣不肖,提拔臣为御史,怎么又如此污辱臣呢?假如臣没有罪,陛下怎么能杀臣?如果臣有罪,又何必再活下去?臣今天只求快点死啊!"朱元璋勃然大怒,喝令将他拉出去,赶快行刑.  相似文献   
4.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应坚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标准.诽谤罪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非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两高”的司法解释将“散布他人捏造的诽谤信息”解释为诽谤行为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之嫌,应通过修改刑法增加此种行为方式.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包括间接故意.增加“散布于众”之目的要件以限制诽谤罪处罚范围.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9)
美国言论自由发展史是一部由大量经典判例丰富起来的判例史,其确立的"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实际恶意"原则、公共人物原则、公众事务原则等一系列宪法性原则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新闻自由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之相比,我国新闻诽谤诉讼中,媒体败诉率较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立法、司法存在对基本的言论自由权无救济程序;滥用举证责任倒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两高"出台的《解释》针对网络诽谤的入罪标准做了细化规定。本罪认定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不能对《解释》做机械理解。对于自诉案件,公安机关应动用行政处罚权予以处理,而不能无所作为,使被害人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相似文献   
7.
网络诽谤罪是一种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损害他人人格尊严、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新型网络犯罪。为适应现实的需要,两高出台了司法解释为新形势下打击网络诽谤罪的司法实践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标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雪  李娜 《公民与法治》2011,(16):11-12
近日,3家模仿印度网站“我行贿了”的同内民间反腐网站走红网络,不少网友纷纷在这3家网站上发帖曝光自己的行贿内幕,引发不少网友的“围观”,以致“我贿赂了”中文网冈访问量过大出现服务器瘫痪。  相似文献   
9.
"网络诽谤罪"作为当下流行的一个名词,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网络诽谤与传统诽谤相比,有其鲜明的特征,对其进行刑法规制更易产生公民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的价值冲突,故应严格其认定标准,使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该罪被滥用和乱用的情况得以规制。本文就从该罪在理论认定上的疑难问题和实践中遭遇的困境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2,(17):32-33
最近,张敬礼上诉了,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他坚持"没有指使他人诬告陷害上司"。于是有人戏称,张敬礼终于明白了"惹毛了上司可不是好玩的",在中国,诽谤谁也别诽谤你的上司。官场中人,毁誉相伴本是正常现象,但严重到诽谤的程度,过去并不多见。偏偏近年来,频频上演的和官员有关的"诽谤事件",我们大可将其分为三种:下级诽谤上级、同级之间的诽谤和公民"诽谤"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