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386篇
工人农民   98篇
世界政治   5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93篇
法律   2786篇
中国共产党   3198篇
中国政治   6750篇
政治理论   982篇
综合类   13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1209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1382篇
  2011年   1431篇
  2010年   1379篇
  2009年   1568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1018篇
  2006年   1116篇
  2005年   915篇
  2004年   987篇
  2003年   825篇
  2002年   708篇
  2001年   576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互联网食品贸易发展十分迅速,这也为食品监控部门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分析了德国为保障互联网食品贸易采取的监控措施,梳理了互联网销售食品、饲料、化妆品、日用品及烟草产品监控中心(G@ZIELT)的成立、职能和运行以及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和其他机构合作推广的质量验证章。德国互联网食品贸易监控采取的建立统一监控中心、监控互联网食品经营者的资质以及推广质量验证章的措施给我国的互联网食品贸易监控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韩萌 《理论学刊》2020,(4):76-84
欧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欧贸易是推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国际经贸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欧贸易增速已有所收窄,双方贸易颓势持续加重;从贸易结构来看,机电及零部件等双方主要的贸易品受冲击最为明显;疫情进一步激化了地缘政治矛盾,中欧产业链的稳定性受到极大的破坏。虽然当前中国在疫情抗击方面已取经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欧盟应对疫情采取的各种政策将给中欧贸易的复苏带来很多障碍。欧盟错失防疫早期窗口,经济停摆期可能大幅延长;边境管控措施大幅收紧,中欧贸易流通阻力加大;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增加欧债危机风险,进一步降低欧盟市场的需求和加快欧元的贬值;中欧各种贸促活动停摆,部分中小企业订单下跌。对此,我国应采取如下纾困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中欧抗疫合作,助力欧洲加快走出疫情困局;全力以赴打通内外渠道,保障中欧商品自由流通;及时全面做好欧债危机应急预案,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升级;集中力量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开辟中欧贸易发展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4.
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引入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推导出汇率影响就业的全新路径,并利用2000-2018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通过进出口产品结构贸易路径,汇率对行业总体就业的正向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经由汇率变动预期路径,而汇率通过净出口指数路径对就业的负向影响较微弱。人民币汇率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产生差异的根源是不同行业进出口产品结构及产品异质性的差距导致在汇率变动的不同情形下,行业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水平不同,从而造成外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差异。并且,技术特征及贸易来源地特征是造成行业间就业水平差异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5.
宫雪 《中国审判》2020,(2):34-39
“中国正从重要知识产权消费国转变为重要知识产权生产国。中国认识到,建立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的全面法律体系的重要性。中国认为,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我国经济、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源泉。疫情危机后,提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消费券短期刺激消费,可以尽快启动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周期,但打造国内经济循环市场,冲抵国外疫情对外贸的影响更为迫切。投资民生、保障民生,提高国民劳动收入份额,是释放国民消费潜力、形成新的复杂环境下国内经济平衡的关键。打造中国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国民对中国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信心,可激发民众长期消费热情,助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国际投资仲裁的当事人在仲裁中提出人权方面诉求的情况在最近十几年里缓慢地增加了,仲裁庭只有在仲裁管辖条款能够覆盖人权问题,并且当事人所选择的适用法能够为人权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引的情况下,才能就与投资有关的人权纠纷做出裁决。现有的国际投资仲裁机构自身存在很多缺陷,不适宜作为审理与投资有关的人权问题的理想场所。我国应该支持与投资有关的人权问题主要通过东道国的司法途径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是其在中国投资的高级形态。与生产性投资相比 ,R&D投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成因 ,投资形式主要有在独 (合 )资企业或业务部门设立R&D投资机构以从事技术研究与开发、与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建立独立的R&D机构等三种 ,其特点是采取独资或控股企业的股权结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电子信息行业最多、投资者多为欧美大型跨国公司 ,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正面居多。  相似文献   
9.
张辉 《小康》2006,(10):60-61
投资德国,要考虑是否有熟悉德国的人才,技术能否符合德国标准,产品销售市场等等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小康》2006,(9):66-67
除传统的服装、消费品行业外,国内企业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英国的服务业、创意产业等领域。投资英国环境优越由于突出的创业环境,英国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开拓的主要战场。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对英投资中国区主管万博文介绍说,相比其他国家,到英国投资相对容易。首先由于英语现在越来越普及,语言上没有什么障碍;其次英国的市场运作也比较规范,法律较为健全。“在英国开公司的登记程序比较简单,有些组织会帮助中国企业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是第一个建立吸引外资部门的国家,英国政府对海外企业和本土企业提供同样的竞争机会,在税率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