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通俗化和哲学专门研究是完整的哲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构成环节,但是,这些年来哲学通俗化工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专注于新的名词术语和外在形式的经院化和贵族化学风却得以滋长蔓延,妨碍和影响了哲学的健康发展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建国以来我国哲学通俗化所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历史的和现实的或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和巨大的。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应采取增强做好哲学通俗化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开展正常的哲学批评、改革哲学通俗化形式、加大对哲学通俗化工作的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按照一般通俗化的理解.现在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一整套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用这个理解来解释重庆人文精神,似乎就难以完全解释。重庆市的报刊中讲,“用重庆人文精神来培育重庆人民”,似乎这个重庆人文精神应该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两会代表呼吁提炼重庆人文精神”,似乎更多地指尚需我们摸索和把握的重庆地域文化的特色。因为既然全社会和主流已经公认。何需我们加以提炼?所以看来即使是在官方的解释中,也有歧义,特别是把重庆的饮食特点,也纳入重庆人文精神。恐怕不妥。至于网上一些讨论重庆人文精神的文章,大谈重庆美女如何有魅力。这恐怕和饮食一样.主要属于重庆旅游导读的内容.和人文精神相去较远。  相似文献   
3.
影视作品与大众趣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袆 《唯实》2001,(1):66-67
跟追求“阳春白雪”的“高雅”之作相比 ,通俗化的影视创作 ,已把那种苦心孤诣的艺术冲动从“楼阁”式的思考中解放出来 ,改变了以往过分追求“纯度”、“沙龙化”的精神上一味单纯拔高而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 ,从而使人们的目光从理性和圣坛转向身边切近的现实生活 ,于是当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态 ,以及当代的社会心态、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生活时尚、理想信念等世俗景观很快进入人们的视野 ,成了影视作品关注的热点 ,充分体现了社会大众的情感寄托和审美认同。在艺术形态上则表现为主动贴近社会接受的心理状态和欣赏口味 ,即按照一种平民…  相似文献   
4.
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疑难问题明白化,把高深问题通俗化,讲点大家关心、喜欢的家常话。  相似文献   
5.
姚书志 《理论导刊》2008,(6):111-114
基于传播学的理论,意识形态课程在教学过程所引起的教师与学生指导关系契约自动废除,开设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是重新缔结这种契约关系的重要途径.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的有效性,必须实现由体系导向向问题导向的转变,实现由理论化向通俗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王惠生 《奋斗》2007,(10):43-43
通俗是农业科技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所谓通俗.就是适合农民的水平和需要,容易被农民理解和接受。那么,乡镇成职技术教育怎样才能把农业科学技术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广大农民呢?  相似文献   
7.
钟伟涛 《学理论》2013,(24):373-374
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无所知的人,是不可能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主要在于形式和方法,其中通俗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多流于严肃刻板的理论知识,缺乏通俗化的表达和感受,使得马克思主义无法真正的大众化。就当代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通俗化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5):35-35
误区一:让“大众化”停留在“通俗化”阶段。 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任务。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中共党史研究将朝着两个趋势发展:一是以通俗化为特征的普及,进一步增强党史的育人功能;二是以专业化为特征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党史的资政作用。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由一大会址纪念馆组编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辞典》,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史研究两个发展趋势的需  相似文献   
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