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50篇
中国共产党   173篇
中国政治   247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6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 《新湘评论》2006,(10):60-60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2.
《上海机关动态》2005,(4):30-30
2004年,上海团市委大力整合团内外资源,建设并开通了覆盖整个上海共青团组织的团内“电子邮局”,通过电子邮局这种快速、高速、低成本的通讯手段,加快团内各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为上海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提供服务。作为上海共青团信息化基础平台之一,目前上海团市委的重要文件简报、会议通知、活动信息已经通过电子邮局发送,  相似文献   
3.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7,(10B):120-122
2007年9月18日,在中国安防产业百强评选,领域集团像一匹黑马,出现在领奖台上。以世界知名品牌通讯产品代理商的优势进军安防,成为一个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安防产品生产商,领域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朱立恒 《法学杂志》2003,24(2):57-58
关于保证期间的法律意义 ,《担保法》未做明确规定。对于保证期间能否中止 ,延长以及中断后如何计算加以探讨 ,旨在促进担保立法。  相似文献   
5.
纪亮 《法人》2006,(12):62-63
即时通讯市场这块被移动运营商遗忘许久的蛋糕,终于在2006年底被移动和联通两大巨头搬上了餐桌中国移动在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市场上做出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在经过半年多测试之后,中国移动自主开发基于手机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飞信”将于今年12月底正式在全国开始收费运营。与此同时,一款由中国联通开发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鼓励通讯员向《国家安全通讯》投稿,提高稿件质量和采用率,日前,本刊江苏记者站出台了优秀通讯员及优秀稿件奖励办法(试行),办法对奖励对象、奖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通知,我校王键主持的“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和缺氧诱导模型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批准号:C03050106)”和徐先祥主持的“益气活血中药有效部位配伍对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间通讯的影响(批准号:C03050205)”,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8.
目前,美国一些机构正在研发一种被称为“斯特迦诺古勒费(STEGA NOGRAPHY)”的新型通讯加密技术。所谓“斯特迦诺古勒费”(以下简称“斯方式”)是一个源于希腊语的英文词汇,它的含义即“秘密表达的东西”。用一句话来说,它就是一种在第三者无法察觉的情况下相互传递信息的技术。听起来,“斯方式”似乎是一种新式的加密技术,实则不然。通常人们所说的密码或加密技术,也就是把拟传送出去的信息文字的形式变  相似文献   
9.
《警察技术》2005,(4):56-56
国际在线消息:英国的手机用户很快就可以通过接收短信的方式,在几秒钟之内,及时获得政府有关恐怖袭击活动的预警信息了。目前,英国移动通讯服务供应商正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危险预警”手机短信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0.
韩松  焦和平 《法学论坛》2006,21(5):73-79
我国《民法通则》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之一,于中断效力结束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就意味着对于经过诉讼由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所确认的民事权利的保护仍可以适用诉讼时效。但依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因起诉进入诉讼程序后应适用诉讼法上的期限制度,从而使《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的适用失去了可能。对这一矛盾的解决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采大陆法系各国民法的做法,取消民事诉讼法对申请强制执行期限的规定,统一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二是采取我国目前的做法,民法诉讼时效制度适用于当事人起诉前阶段,当事人起诉后则适用诉讼法上的期限制度,同时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的终结事由而不是中断事由。两种方案各有优点和不足,我国未来民法典对此应做出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