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经纪人,俗称买卖人,在中国重农轻商的传统社会里,向来为人所不齿,但随着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观念却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农派”理论实践进行缕析,认为,尽管“重农”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行通,但具有深沉的时代价值,特别是提出了至今仍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教育农民。没有农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林文勋 《思想战线》2003,29(3):54-58
在研究中国经济史中的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政策时,不少学者将两者混为一谈,否定古代在实施专卖制度的同时也推行过重农抑商政策。其实,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的区别是极为明显的,二者既表现为实施动机上的不同,也表现为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的不同,两项政策长期并行不悖地推行和实施。学术界之所以出现片面的认识,一是忽视了对重农抑商要义的深刻理解,二是将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看得过于宽泛。  相似文献   
4.
赵炎 《政府法制》2013,(26):44-45
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以农立国,是中国古代历朝的基本国策;重农劝农,也随即成为不少皇帝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传世之作中,我们可以读到大量含有“农”和“村”字的诗歌与散文,这些作品都体现了陆游的“重农”思想.正是陆游的“重农”思想,使他一辈子关心农民、情系农村,为当今中国“三农”问题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但在学术思想领域却有独到的建树与影响。辛亥革命前,刘师培在日本受到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研究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入手鼓吹无政府主义,并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学说相会通,勾勒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蓝图。无论是他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论、无政府主义平等观,还是新式重农抑商说,都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刘师培的理想社会思想是20世纪初西方社会政治思潮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融合的产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语境下知识分子力图变革社会现实、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7.
重农固本,安国之基。1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聚焦“三农”发展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历来牵动民心。最近两年,春节前后各种“返乡日记”总能引发较长时间的舆论关注。无论是去年《一个博士生的返乡日记》,还是今年春节前后《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无一例外在网络舆论场甚至主流媒体“霸屏”。现象背后是问题,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各阶层关心农业农村发展的热  相似文献   
8.
李健  曲长海 《学理论》2010,(14):126-127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遵循的传统经济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战国时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武帝的打击商贾,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重农抑商思想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从分析秦汉重农抑商思想的成因和表现入手,阐述了该传统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受贿罪在国有企业家中位居首位,依次是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而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全部是民营企业家,滋生出来的"官本位"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这种现状与传统的抑商情结有密切的联系,具有历史的巧合与现实的必然。抑商是为统治秩序和权力服务的,抑商情结可以解释当前中国社会价值紊乱的历史原因,国企民企的多种犯罪的实质是与制度性缺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5,(1):49-49
潘海平等在11月11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中国农民只要日子过得去,绝对是世界上最。安土重迁”的人群。中央“重农”政策的一“补”一“免”。就让不少农民工选择回家种地。抛妻别子进城谋生。那滋味,并不好受。近来一些人津津乐道的中国低工资竞争优势,背后是千千万万农民工基本权利经常性得不到保障的辛酸。珠三角的一些工厂之所以十多年不给农民工涨最低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