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佐良 《中国司法》2006,(10):96-98
重刑思想作为法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重刑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学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重刑,专指中国奴隶制刑法和封建制刑法中的严刑峻法的制度和思想。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刑种苛繁;2·罚不当罪;3·肉刑发达;4·死刑残刻①。也有学者认  相似文献   
2.
龙洋 《理论导刊》2005,(11):83-85
“保留死刑,但严格限制死刑”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死刑政策,而要切实地贯彻这一死刑政策,应彻底清除重刑主义的影响,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民怨沸腾,主张以重刑治之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一主张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确具一定积极意义。然而,仅施以重刑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重刑的威慑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存在于多方面,既有监管机制的缺陷,也有相关方不当的逐利行为,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原因。期望通过严厉的刑罚惩罚来达到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目标只不过是乌托邦,预防和控制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消弥其原因来完成。因此必须立足现实,从制度、监管、宣传教育以及动员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入手,构建预防和惩处相结合的食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4.
何睿 《法人》2020,(2):89-90
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凤仪路的平顶山银行郑州分行大楼高耸华丽,可是它却成为了牛君彬犯罪的铁证。牛君彬,男,1957年8月1日出生,河南省宝丰县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文化,平顶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2019年10月,河南省宁陵县人民法院对牛君彬作出一审判决:牛君彬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罚款300万元;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并且,退缴在案的赃款予以没收,上缴国库,由查封扣押机关处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刑罚轻缓化已成为各国刑事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刑事司法的理性选择,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状况和人的价值优劣的重要标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国是否应该融入刑罚轻缓化的历史潮流?如果融入,是否又有不同于他国进程的特殊性以及如何在中国的刑罚制度中予以体现?本期策划组织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刑罚轻缓化的提倡理应成为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丁冬 《理论导刊》2012,(9):100-102,109
尽管法律之于食品安全保障的作用十分关键,但食品安全保障绝非一个依靠法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时下媒体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密集报道产生了经由"议题限定"的"铭印效果",在民间话语层面重新激发了简单的重刑主义思维。对法律作用之过分倚重所衍生的"法律万能主义"思维和媒体报道下所衍生的"重刑主义"思维的相互勾连,并无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从决策高层的角度而言,需要跳出食品安全保障的"法律中心主义"思维,转而强化食品安全保障的社会多主体参与的"社会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刑事法治理念在强调刑罚对社会的保护之余,更为关注刑罚对人权的保障。重刑并不必然降低犯罪的发生率,因此,轻缓刑罚观已成为当前国际刑事立法和司法领域所广为接受的新刑罚观。我国刑法对此应适当借鉴,尽快树立轻重兼顾、以轻为主的刑罚观。  相似文献   
8.
非监禁刑是指由法院决定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在监狱、看守所等监禁场所之外实施的,不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执行或暂缓执行的制度和方法,其基本理念与宗旨符合现代刑罚的发展趋势.正确适用非监禁刑是落实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节约司法成本、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需要,对实现社会主义司法目的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来看,刑罚的非监禁化水平还比较低,非监禁刑适用及非监禁刑犯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这使得刑罚效益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在对被告人判处刑罚时如何适用非监禁刑,才能更好地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本文在对非监禁刑适用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非监禁刑适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急速转型,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刑法也随之发生转向。传统的刑罚万能主义、重刑主义的刑罚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死刑已失去了以往在刑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10.
清风 《检察风云》2012,(3):50-51
2009年2月的一天,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划破杭州市同德医院的夜空,重刑女囚萧静望着身边的男婴热泪长流:“谢谢监狱长……谢谢警宫,谢谢政府!”萧静是浙江省第一个在监狱产子的女犯,此时的她百感交集,声泪俱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