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07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曾凤英 《各界》2007,(6):62,6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它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文章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解读英语隐喻,并提出英语隐喻的翻译策略,认为:英汉存在文化交织的隐喻应采取异化翻译;英汉存在文化鸿沟的隐喻应考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相结合;英汉存在文化冲突的隐喻应采取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3.
李北方 《南风窗》2007,(1):84-85
当韩三明对象征着主宰力量的飞碟无动于衷时,便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所谓的大好形势跟我有什么关系?在《三峡好人》中,有一个充满了隐喻的超现实场景:在长江边,韩三明和赵涛同时看到了不明飞行物,眼见它低啸着在阴云间盘旋,然后倏忽消失。二人丝毫没有感到惊奇,低下头走自己的路,就像刚刚飞过天空的是一只麻雀。这个场景可以视为整部电影的点题:一个在强力推动下  相似文献   
4.
李妍妮 《前沿》2010,(14):167-169
隐喻作为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段在广告语言中被广为使用,因此大多数的学者对于广告语言中隐喻的研究仅停留在修辞学的基础上。然而,认知科学的发展对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它从根本上讲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广告人正是通过隐喻这个载体将产品的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了消费者,从而达到促进营销的目的。本文在前人隐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探讨隐喻的认知性在广告语言中的作用及其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背景,阐述了英汉隐喻美学价值之异同及隐喻的内涵,强调隐喻的本质就在于根据已知经验,在联想的基础上,在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等值或相似的关系,提示人与自然的相似和统一。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判断隐喻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英汉感官形容词中的典型代表“cold”和“冷”为例,从功能认知视角,对历时语料中两词用例进行对比,分析其语义特征的演变,进而探究其内在理据。研究发现,英汉感官形容词语义演变的路径具有单向性,以隐喻与转喻为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钻井英语是石油科技英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科技英语体裁的一种,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本文通过分析钻井英语词汇中存在隐喻形式,结合隐喻的种类,分析这些隐喻词汇背后的认知基础和实际技术意义的联系。探讨其翻译可行性,有助于推动钻井术语翻译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之母"的涵义本身是一个隐喻。"母"的各种语义构成了意义彼此关联的系统,由此"母"一词构成了一个关于对象间关系的综合意象,一词多义现象与隐喻作为人类的认知机制相关。要确定"之母"的准确涵义,需要将其放在"民法乃万法之母"整个句子的语境中进行,才能弄清楚整个句子指派给这个词的意义。在知识论层面上、在逻辑层面上,该句子表述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但在价值论层面上,该句子能够成立,就此而言,"民法"一词本身也是一个隐喻。  相似文献   
10.
周洪学 《求索》2012,(1):216-218
网络语言在发展中表现出鲜明的陌生化特性,其陌生化效应的实现手段可以概括为语音手段、构词手段、语义手段、语法手段和视觉符号手段。陌生化实现的各种手段之间是相互关联、共同促成了网络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