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姚铁力书法     
姚铁力,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加协会会员、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姚铁力7岁随父亲姚俊卿学习书法,1991年与父亲合著《行书技法》;同年作品获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书画艺术大奖赛优秀奖;1998年论文获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隶书作品研讨会"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杨世业 《学习月刊》2010,(12):43-43
隶书始于秦代,通行于汉代,它是由小篆的省易快写而形成的一种应急字体,开始时因为多为徒隶即普通文书的小官吏所用,所以称为隶书,隶书的产生才打破了古汉字象形的传统,变象形为方块汉字,大大精减笔画,把汉字小篆中残存的一点象形遗意逐渐泯灭,这是汉字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辽宁省老干部大学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了“郑风学书长卷展”。展出郑先生书法长卷12部,在长达90米的长廊中,整整排满三行。行书、隶书,楷书,洋洋洒洒5万言;粗细、大小、浓淡,字字心血见诸于笔端,力透纸背,韵味十足,气势盎然。著名书法家李仲元为展览题跋中写到,“进退得宜,提按有法,渐悟渐进”,“足见其悟性与功力为之典型也”。  相似文献   
4.
林伟 《学理论》2009,(3):71-71
“人”字的支撑是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撇捺的组合,架和支是人们广泛理解的结构。如果从中国书法的书写角度,特别是楷书、隶书的运笔来感悟,另寻解释又有一层含义。  相似文献   
5.
隔山 《党课》2010,(23):108-109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又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伊秉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自幼聪敏好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惠州、扬州知府等职。伊秉绶虽然终身为官且清正廉明,但他为官的声名却远不如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影响大,他所作隶书风格独特,举世称绝。  相似文献   
6.
鲍贤伦从孩提时代就对书法感兴趣,曾做过许多描红的家庭作业。1974年,鲍贤伦由韩天衡先生介绍,敲开了徐伯清先生的上海皋兰路27号的家门,开始了正式拜师学艺之路。徐先生要求鲍贤伦每天摹写小楷2000字,这意味着每天必须坚持写六七个小时,每次写下来,鲍贤伦的手都恢复不到原来样子,必须靠另一只手帮助才能恢复。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一共写完了50万字的小楷。  相似文献   
7.
一部中国书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篆、隶、草、行、楷的字体嬗变,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风格流变,从隶书“蚕头燕尾”到米芾“八面出锋”的笔法,从“横成行、纵成列”到郑板桥“乱石铺街”的章法,无不蕴含着创新的追求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肖巩 《今日上海》2008,(3):54-55
近年来,张勤贤的书法、篆刻越来越被人关注,乃是他硕果累累、实力彰显所致。他的作品频频亮相于全国书法大展,并屡屡获大奖。著名篆刻家韩天衡对其印评价说:“是擅治小印的能手,所作篆刻稳健,章法停匀,用力尤见功力……刀笔和谐且不孱不薄,可圈可点。”张勤贤习书法,隶书受教于张森,行书则师从钱茂生,著名书法家高式熊赞其曰:“涉猎既广,视野亦阔,去芜存菁,领悟日深,致力于强化个性,自成面目。”张勤贤自己对取得的艺术成就则十分冷静:“艺海无涯,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相似文献   
9.
陈湛 《台声》2010,(10):47-48
<正> 在前文谈及汉字演化中,笔者提到繁体字只是相对我们现在用的简化字而言的,他的基础是汉、唐时期的隶书和楷书,并且在两千年来又逐渐有所变化。而作为当前通用繁体字的基础,隶书和楷书又是从小篆演化而来,在这个演化过程中,有极少数字可能变复杂了,不过有更多的字则更为简化了。如此说来,繁体字只是相对我们现在的所用简化字而产生的叫法,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而从整个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它其实也是一种简化字。所以隶书和楷书之前的  相似文献   
10.
吴心 《黄埔》2006,(4):48-49
中国书法的魅力在于字体丰富,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如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称为书体,而不同的人的书体又姿态各异,即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写同一个字又写出不同的字样,而且,同一个人,不同场合、不同心境、不同年龄,写出的字又有不同。我国历史几千年,书家辈出,名作不断涌现,作品丰盈,实为世界文化史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