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新时期的剥削概念和剥削形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着重介绍、分析和评述了当代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持有的理论和观点,以期能够对现阶段的阶级、阶级结构、阶级意识,以及由此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现实和种类繁多的剥削现象、剥削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剥削概念形成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挺民航     
《廉政瞭望》2012,(9):35-35
网友凯风:无论百姓背后有什么样的理由和苦衷,拦截飞机都不值得提倡。不仅因为这种行为违反法律,置机场交通秩序和其他乘客安全于不顾,更因为结果的“合理”并不能为手段的非正义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3.
朱建田 《求实》2013,(1):17-20
马克思视域中的分配正义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是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阶级对其利益诉求的观念表达。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分配根源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异化是其主要表征。实现正义分配的根本途径在于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正义分配原则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乔恩·埃尔斯特看来,剥削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活着的部分,在社会公平的实际探索中起着重要作用。他在深度解读马克思文本的基础上,认为剥削具有规范性和解释性的双重意义。乔恩·埃尔斯特在其著作《理解马克思》中分析了马克思剥削理论的规范性意义,关注剥削的价值负载,考察剥削的非正义问题,并试图就其在批判资本主义剥削时所提出的两难困境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仲祖 《党建文汇》2008,(4):17-17
奥步:闽南语中,“奥”意为“不好”、“差”,“步”是“想法”、“招数”,“奥步”就是违反公平竞争,非正义或者非法的手段、阴招、损招。  相似文献   
6.
吕冰心 《法人》2008,(2):80-81
“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这句话对于被长期羁押的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一种钻心的疼痛。长期羁押的企业家在等待审判结果过程中,往往焦灼无比、身心疲惫。无论审判结果如何,它们似乎难以逃脱“家破”,甚至是“人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将生产销售假药罪罚金刑由倍比罚金制修正为无限额罚金制。而无限额罚金制违背罪刑法定相对确定性原则;违背刑法在形式正义的基础上实现实质正义的立法本意;是司法自由裁判权的扩张表现,不应当成为刑法立法和修正的趋势。建议在完善罚金刑数额确定原则的基础上限制无限额罚金制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福州警匪勾枪杀无辜,豪夺钱财。在公安部部长周永康等领导的督办下,“2.20”特大枪案终于真相大白。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之后,以罪恶者的覆灭而告结。《南方周末》记者曹勇经过12天的详实调查,写出了长达6000多字的调查报道,在国际国内引起了非常强烈地反响。记者独家对曹勇进行了专访,进一步披露“2.20”特大枪案鲜为人知的内幕。记者:你调查采访这件事,一共花了多长时间?曹勇:其实在一年前我们就在关注此案,正式调查采访是从4月16日开始的,4月28日就调查采访完了,中间一共花了12天时间。记者:据我所知道,以前好象有媒体报道过此案。曹勇:是…  相似文献   
9.
律师的价值     
一、律师的职业价值与主体价值追求 社会职业分工视野下的律师,代表着各种相互对立、冲突的利益,似乎既代表正义又代表非正义,天然具有某种“品格分裂症”。“与邪恶为伍、为异端辩护”使律师这个职业容易为权力者所鄙视、为社会公众所诟病。然而正是赋予所谓邪恶与异端以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才可能彰显每一个人的尊严与权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每一个个体权利、具体权利的维护,每一起具体案件的博弈,其实都是纠纷得以解决、权利得以实现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正义得以实现的过程。凶此,律师即使在个案中成为“邪恶”的辩护人,其整体价值亦与正义有关。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13,(9):47-48
河南林州“民警摔女婴”之所以激起民意强烈反弹,无非在于以下两个朴素的道理:一者,警察本是服务人民的公职人员,如此悖谬残蛮,无论饮酒与否,行为令人发指;二者,事发月余,地方部门讳莫如深,甚至涉嫌“以纪代法”,如此知法犯法的“私了”,令人对司法的公平与正义多有猜忌。英国有句法谚,“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这是对司法程序正义的特别强调。换言之,最大的司法正义理应是司法制度的正义,即基于保障人权和限制权力的普遍道义而形成的司法制度,在正义的司法制度基础上才能产生真正的司法公正。民意对林州“民警摔女婴”事件的纠结,既是对涉事主体责任的关注,更是对相关制度的拷问。眼下,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告慰这“迟到的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