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葛剑雄 《党课》2014,(7):89-92
了解祖国西藏历史和文化的人不得不承认,西藏长期处于一个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与祖国内地其他部分的联系、特别是与汉族聚居的中原地区联系较少。一般人都注意到了不利的交通条件——由于西藏与内地相隔遥远,加上地处世界屋脊,重重山脉阻隔,气候条件恶劣,人员和物资交流极其困难——却往往忽略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不利条件——高山反应。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2,(14):25-25
周恩来将《养蜂促农》赠藏胞 周恩来一生虽未能到西藏。但他对台胞、对藏胞一直十分关心,并且一直不放过去西藏的机会。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他就曾提出率团赴藏,后因高原气候、身体等原因未能成行。197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周恩来为了圆自己去一趟西藏的梦,再次提出由他率中央代表团进藏。医疗领导小组的有关人员就此询问医疗组组长吴阶平大夫,吴阶平作了回答:“总理目前病势很沉,根本适应不了高原缺氧等高山反应。”  相似文献   
3.
酉藏印象     
田文江 《中国保安》2014,(19):72-72
打开电子相册,一幅幅图片又燃起了我对西藏高原的敬仰,那是一次难忘的西藏之行!最早眷恋这片土地,是源于著名导演陆川拍摄的《可可西里》和张艺谋拍摄的《红河谷》,到西藏旅行便成为我的期冀。去年6月,登上西去的列车,啊!神圣的天堂我们来了!在火车上,尽管长时间旅程很疲劳,有的朋友开始有高山反应,头疼胸闷,但没有人“蜗居”在卧铺上,部挤在车窗前欣赏外面的神奇,不时能看到铁路两边成群的牦牛和绵羊、悠悠自在地吃草的藏羚羊,皎洁的蓝天白云、远处的雪山、一望无边的草原、牧民居点冉冉升起的炊烟,每每遇到火车过来,藏族同胞都会摇摆着双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死里逃生     
段德公  李希勤 《求贤》2013,(5):63-63
1956年6月,我们6位同学在新疆军区安排下,随第一批驼队出发去阿里。由于气候和地理的关系,一名体弱的同学在翻越大坂前就因高山反应病倒了。她有恐高症无法前行,只好留在山下的兵站休养,找机会返回新疆。  相似文献   
5.
我谈及高山反应,完全是因为西藏通了火车。从首都出发直达拉萨的首趟列车,用一路砍唱不息的清亮笛声,一下子把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与我们的距离拉近了。内地不少人难奈狂热蹦跳的心,要去或想去一回西藏,看一看那个千百年来令人神往却又很难走近的世界。但是人们的忧虑颇多,西藏的山太高天太冷氧气太少,那是生命的禁区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