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瑜 《党史博采》2005,(3):21-26
日本自民党自成立后一直把持日本执政地位,并一度被称为“万年执政党“.这种由自民党一直把持政权的体制被称为“一党优位制“.在自民党领导下,日本创造了“日本模式“,国力空前强大,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派阀纷争、金权政治、腐败、一党独大等,使日本国民丧失了对自民党的信任.1993年自民党在大选中失败,标志着日本政党体制由“一党优位制“向多党竞争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儒化三民主义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揽孙中山三民主义解释权之后 ,蒋介石获得了统摄全党思想的合法性 ,为走上个人独裁道路 ,从理念上打开了一扇大门。蒋介石对三民主义解释的实质 ,是儒化三民主义。他将孙中山描述为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集大成者 ,将儒家伦理道德与三民主义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精髓” ,进而在全国范围掀起思想文化上的尊孔复古。在这一过程中 ,蒋介石还充分利用了戴季陶主义。随着三民主义被儒化 ,其原有的民族民主革命与现代化之精神也逐渐消解与湮没。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勾勒了中心人物总统先生的独裁者肖像及其专制统治下的国民群像 ,然后据此剖析了拉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运作系统及其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因不满内战独裁政策,遭到蒋介石的忌恨和排斥,被迫赴美“考察水利”。在美期间,冯玉祥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坚决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错误对华政策,并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从而展现了他一生最光辉的一页。然而,  相似文献   
5.
许正 《今日中国论坛》2012,(11):163-164
老挝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在形式上具有三权分立的特征,但老挝人民革命党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始终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尽管该党在近年做出了一些改进,但距离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国家还为时尚远。  相似文献   
6.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大吃一惊。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秦始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说他英明,处事沉稳独断;有人说他暴虐,处事专制独裁。不论是褒是贬,总之是个有主见能决断的人物,怎么会一生受制于人?我想: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光凭传闻,先入为主;或者迷信旧说,人云亦云。应该以史实为根据。如果探讨史实,从他的身世与经历入手,就会发现他一生确有许多受制于人之处。一场阴谋中的一枚棋子秦始皇与秦国的王室并没有血缘关系。他是韩国大投机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生母是赵国女子,邯郸的歌姬。我丝毫也没有在出身上轻视秦始皇…  相似文献   
7.
贝淡宁 《南风窗》2012,(14):94-94
真正的麻烦在于中国消除了贫困之后。正如孔子建议的,在民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政府就要转向民众的教育,即促进民众的道德水平和智慧发展。有人预言中国的政治结构会崩溃。这种耸人听闻的预言假定了民众对政权感到不满。其实,大部分中国人看起来并不反对一党执政的国家体制。自1990年代以来,西方和中国学者就中国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过很多次大规模调查,到现在为止,他们基本上达成共识:中国政治体制的合法性非常高。研究人员对调查进行过修改以避免受访者撒谎,但结果总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正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为何挑起"迁都之争",史学界一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已使蒋介石感到在武汉无法实现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南昌地区和江西已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在南昌,他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迁都之争"是蒋介石阻挠汪精卫回国,争取时间完成反革命政变准备的"杰作"。这才是他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9.
【清廷已无法控制各省的离心倾向】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辛亥所发生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周锡瑞在《改良与革命》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有两张面孔:一张是进步的,民主共和主义的面孔;在某种程度上,掩盖着另一张‘封建主义’的面孔。两者都把中央集权独裁专制,当作攻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对日本外交思想发展变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他发起和领导的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共和政府、振兴中华为主旨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外交问题:如何处理与对当时中国内政具有极大干涉力和影响力的各大国的关系。而其中,由于中国革命与日本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中日间的复杂关系,日本这个国家在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