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各国的DINK家庭,近年来已在中国悄然出现并扩展着。对于"丁克"家庭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本文试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希望通过对这一新的家庭形式的了解来探索一种以核心家庭为主,以丁克家庭为辅助和补充的家庭模式,使核心家庭与丁克家庭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循环关系,缓解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更有效的稳定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晓蕊 《法庭内外》2012,(12):53-54
最近,有新闻报道一位武汉白领女性由于昔日想做“丁克”而先后7次流产,现在40岁的她心态发生变化,成为了一位“反丁克”,但是如今求子艰难,只能尝试“试管婴儿”技术期待出现奇迹,演绎了现实版的《夫妻那些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对“丁克家庭”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蓓  但加成 《唯实》2008,(7):42-4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丁克家庭开始出现于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并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它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变迁、经济发展等因素在家庭生活中的反映,人们的婚育观发生很大变化。从伦理的角度对丁克现象产生的原因、实质进行剖析,可以使人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一新型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将生儿育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观念与婚姻联系在一起,将生育看成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们的观念中,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可能性,从未在婚后是否要生育子女这一问题上有所迟疑,而是将结婚生子作为不二的选择。但是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一种新兴的家庭模式——丁克家庭,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所持有的传统观念受到了“震撼”。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丁克家庭开始在中国国土上萌芽生长,这对于中国传统生育伦理思想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基于前人的研究,从伦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育是女性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休止符。大多数白领女性都有类似经历:24岁前后大学毕业,27岁左右结婚,30岁左右该生育了,又正逢晋升的关键时刻。这导致很多丁克家庭的出现,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为了事业一拖再拖,成为大龄妈妈、高龄产妇。  相似文献   
8.
郑立华 《检察风云》2007,(19):60-62
从1978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现在,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接近而立之年,进入婚姻恋爱的高峰期,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还没有成功地走进婚姻,还有的婚姻只维持了短暂的时光就宣告终结.他们的婚姻形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试婚、闪婚、周末婚姻、AA制家庭、丁克家庭,等等,让人瞠目结舌的同时总不免有些担心.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著名作家、情感教育专家于秀的新书《你到底要什么--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恋调查》也许会给人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王晓涓 《新民周刊》2012,(47):78-81
法国画家高更在1897年创作了他的巅峰之作,名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全世界的哲学家都一直热衷的发问。这些发问也时常困扰着我。家是港湾,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个人的情感可以折射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岁月更迭,我们家庭中旧的物件已经不多见,而当今的家庭形态,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对传统家...  相似文献   
10.
“丁克”(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意思是指夫妻都有收入、但不要孩子的家庭结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欧美.自80年代起.它悄悄地叩开中国的大门。一种新的“两人世界”的家庭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网民中对于“丁克家庭”有几个有趣的绰号。“白丁”是指曾经把“丁克”当作一种目标,宣称自己决心要“丁克”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主动放弃了,意思就是“白白地‘丁克’了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