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在外企,还是在国企、民企,人才都是最重要的。那么,在世界人才战争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获取优秀人才?必备:三顾茅庐的耐心老板必须能放下自己的架子,三顾茅庐去请人才,而不是  相似文献   
2.
友善的力量     
东汉末年分三国,阴谋、阳谋,明争、暗斗,而当时刘备可以说是既无孙权的据有江东、国险而民富,也无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只徒有一个帝室之胄的虚名罢了。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由是感激,他六出祁山,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尽心尽力报答先帝,辅佐后主。因为刘备的善待,而使诸葛亮如此尽心尽责,死而后已地报答刘备。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出生于山东临沂,知道这一点的人可能不多。相比较而言,知道诸葛亮曾躬耕于河南南阳卧龙岗、湖北襄阳古隆中并在此两地中的其中一地发生了刘备三顾茅庐故事的人就很多了。有这样大的差异,固然和诸葛亮幼年时期在临沂没有什么故事留传有关,但更有可能是与多少年以来关于诸葛亮先生躬耕以至刘皇叔三顾茅庐究竟是在襄阳还是南阳的持久争论有关。争论大大提高了襄阳、南阳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三省吾身     
正古之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谦恭和谨慎……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尝不是呢?在物欲横飞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一省吾身,知书不可不虚,虚则文理而居;人心不可不实,实则为欲不入。心灵的谦恭,为人的谨慎,才是对抗物欲诱惑的坚实堡垒,才是抵抗物欲侵蚀的不坏金身。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抵得上心灵的纯净,  相似文献   
5.
汪金友 《前进》2009,(6):56-56
最近去了一趟襄樊古隆中,相传这里是当年诸葛亮躬耕苦读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古隆中在襄阳城西15公里的一个山坳中,用现在的话说,连郊区都够不上边。因为这里只住着诸葛亮一户人家,几间草庐,几亩薄田。诸葛亮17岁时随叔父来到这里,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直到27岁。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刘备来了以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片时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谈自古无”。  相似文献   
6.
汉末士风与思想学术界的变化,被荆州学风延续发展.受此滋养,襄阳隐士具有儒道兼融的文化思维,他们或出世又关心熟知世事,或能隐能显、显后欲隐.而隐居与出山的不同选择,展现的都是对于个人精神独立、自由人格的追求.这个弱小群体输送了推动历史进程的孔明.由此,<三国演义>里"三顾茅庐"中的襄阳隐士和隐逸文化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7.
<正>诸葛亮——最成功的计谋秀《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官场成功政治秀的代表。三顾茅庐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更是诸葛亮经世奇才展示前的摆谱作秀。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其气绝而亡后,还与  相似文献   
8.
柯智 《廉政瞭望》2010,(7):15-1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官场成功政治秀的代表。三顾茅庐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更是诸葛亮经世奇才展示前的摆谱作秀。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其气绝而亡后,还与赵云引500军带祭礼赴巴丘吊丧。诸葛亮亲自奠酒,跪于地下,宣读祭文,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让东吴众将都认为瑜亮不睦是虚言。这一吊孝秀,让舆论和民意站在诸葛亮这边,而且维系了孙刘联盟。  相似文献   
9.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个诸葛亮为他鼎定天下,并为托孤之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早已传为佳话。然而,有人说,这毕竟只是《三国演义》的胡诌,不是真的。而古往今来的现实生活中不会这么麻烦的,当权者要想用个人,叫他来就是了,叫不来,“绑来见我”就是了。  相似文献   
10.
刘备与诸葛亮相差20岁,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是“60后”,而诸葛亮生于181年,是“80后”。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请27岁的诸葛亮出山。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世间美谈。作为60后的刘备是如何成功“招聘”到80后诸葛亮的呢?这段人间佳话又能为今天的企业招聘带来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