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鉴于东汉王朝豪族政治的弊端,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破旧立新,在拉拢世家大族的同时,提出"唯才是举""求才三令",提拔新的庶族地主;以及在魏王储位问题上的犹豫不决,都可以看成是曹操有意维持世族儒门和庶族新官僚二者的平衡。曹丕继位后重用儒学世族,使二者势力失衡,直至魏晋鼎革,司马氏禅代,政权又向儒学世族回归,曹操的政治蓝图破产,此后中国历史走向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世族门阀时代。  相似文献   
2.
一清人章学诚说过 :“史学所以经世 ,固非空言著述也”。① 在政治学还没有移入中国的时代里 ,史学曾经长久地托负着天下的政治意识 :“取古人宗社之安危 ,代为之忧患 ,而已之去危即安者在矣 ;取古昔民情之利病 ,代为之斟酌 ,而今之兴利以除害在矣。得可资 ,失亦可资也。同可资 ,异亦可资也。政治之所资惟在一心 ,而史特其鉴也。”② 前代的盛衰起伏之迹便在一遍一遍的翻耕中化为知识、智慧、思想和经验 ,汇入了后来的国运和世运之中。因此 ,从孔夫子以来 ,中国人重作史 ,也重读史。居庙堂之高的人物和处江湖之远的人物 ,心为“宗社之安危”…  相似文献   
3.
陆机非常强烈地追求功名,这无疑是他儒家人生观念的反映。但他又很敏感地反思自己入洛求仕的处境。这种二重心理经常导致人生观念的分裂,但他仍然坚持立功之志。陆机的功名意识在思想观念上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世族意识与优越感、崇尚统一的国家观念、功名至上的人生观念。  相似文献   
4.
冯彬 《廉政瞭望》2020,(13):1-1
诬告,自古以来都在充满利益、生死的政治斗争中频频出现。唐朝时想扳倒武则天的徐敬业失败后,其弟弟徐敬真为保命,几乎将朝中要员统统诬告了一遍,却也没能因此而续住命。在古代人情、世族关系优先的社会中,官场中人可谓深受“诬告”之害,而在古代民间,诬告几乎也成了社会关系中不散的阴魂,那句“比窦娥还冤”的引用率实在太高了。如今看来,戏曲里的县官属于典型的不作为,案发后不到现场查验、不质证证词,就连窦娥被斩时所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都一一应验,这位官老爷依旧岁月静好。  相似文献   
5.
赵桃 《今日民族》2001,(9):46-47
“陇西世族”庄园座落于新平县戛洒镇大平掌白虎山虎跳崖下,为“岩旺土把总”末代传达室人、解放前霸踞滇西南的大地主李润之所建。李氏祖籍陇西,期始祖于明朝初年宦游至滇,落籍新平。戛洒古名戛赛,清雍正十年(1732年)于岩旺洒乡南蚌村公所豆丰村。清同治初年,李国宝弃儒经商,多有积蓄,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豆丰迁住戛洒乡东瓜林。民国26年(1937年)起,李润之建盖大平掌住宅、花园、地下室及东瓜林李氏宗祠,“派徭役近百万”,即今日“陇西世族”庄园建筑群。 庄园占地4.2亩,分为主体建筑、花园、马厩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说:"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宣言。用我们自己的方式选择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追求中华世族的伟大复兴中成就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理想,这是我们最好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士族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士族本身更强调的是文化素养,世族则注重的是世代传承以及乡里势力,二者有时可以通用。而势族则不同,它强调的是对政治力的控制,无论是士族高门、还是寒门庶族都可以成为势族。  相似文献   
8.
杨府 《各界》2010,(9):55-57
变态皇帝唯一真爱的女人 李祖娥(生卒年不详),祖籍赵郡平赫。史书对她的评论是“容德甚美”。其父李希宗,曾在东魏、北齐王朝任过上党太守、御史等职。李家是没有南渡的少数几支北方著名世族,重视家教,因此,李祖娥具有优良的儒学文化修养。她十几岁时,已是天生丽质,花容月貌,鸟雀见了也要多叫几声,花儿见了也会收敛起绽放的勇气。由于父亲在朝为官,她的美貌早就上了王爷们的选秀榜。  相似文献   
9.
刘爱玲 《前沿》2004,(2):191-193
形成于魏晋之际 ,在东晋时达到鼎盛的门阀世族 ,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封建依附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其最终在南朝时逐渐衰落 ,除政治的经济的原因外 ,腐朽性和寄生性是导致它的最终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因为战争,还是因为战争,让成千上万个家族和难以计数的家庭含泪一步步离开他们熟悉的土地、熟悉的家园。簪缨世族子弟、钟鸣鼎食之家和引车卖浆者流一起,在尘土弥漫的路上,最后望一眼烽烟滚滚的中原大地,而后掉头向南、向东。他们只想尽快地逃离战火,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此行的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