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朔 《台声》2013,(11):56-58
10月11日至12日,由南开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天津市台办共同主办,以“交融、创新、共赢”为主题的“两岸产经合作与创新发展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两岸的学界精英、主管部门领导、业界代表近200人,围绕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港口与物流、高新区合作与创新发展等三大主题,深入交流、探讨了深化两岸经贸与产业合作的途径与策略、机会与空间。  相似文献   
2.
前言 2013年11月27~2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医事法研讨会在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40位学者参加会议并进行交流。本届研讨会由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台湾医事法学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台北市药师公会、敏盛医疗体系、财团法人联合医学基金会、庆辰法律事务所等单位协办。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脑科医院等单位的14位专家、学者应邀赴台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09,(7):61-61
东吴大学,林语堂的英文课从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被唱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为朝站起的学生一相,就定下分数了。  相似文献   
4.
吴经熊与东吴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经熊与东吴大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求学于东吴法科,各方面表现非常优异;二是他任教于东吴法学院,教书育人并引领法学时代潮流;三是他执掌东吴法学院,将其引入鼎盛时期。吴经熊日后所取得的成就与东吴大学具有深层关系,他是近代中国著名法学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山东审判》2012,(3):31
张志让(1894—1978),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江苏省武进县人。早年留学美国和德国学习法律,回国后从事法学研究和文化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大学、东吴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营救爱国人士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拥护中国共  相似文献   
6.
杨绛80岁寿诞时,夏衍曾为其题词:"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有才有识,独铸伟词。"如今题词人已仙去,而杨绛仍活着。她在这世界上,已经整整生活了  相似文献   
7.
《公安教育》2012,(12):77-77
2012年11月16日至18日,由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警察法学与警察法治全国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来自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安院校、地方院校,包括台湾东吴大学,省内外科研机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有关单位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政法实务部门等36家单位近70篇论文。  相似文献   
8.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3,(15):52-53
对于任何一名法律人而言,能够经历甚至见证"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工作"和"在联合国国际法院担任法官"这两件事之一,就足以无悔于法律职业的选择。法律人倪征却二者兼得。赴美学法,立志报国1906年夏天,倪征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市黎里镇一个书香门第大家庭中。全家搬至上海后,他先后在澄衷中学和  相似文献   
9.
盛振为先生曾任东吴大学代理校长,东吴法学院院长兼法律教授。在主政东吴法学院期间,他立足本国、眺望世界,提出了务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务实性具体化为强调法律道德与严格办学标准,前瞻性则体现为倡导以比较法为宗旨,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与超然行政为办学守则,旨在百年树人。东吴法学院的声名远播及法律人才辈出,均受惠于他的这种办学理念的倡导。盛振为先生还与我们华政有着莫大的历史关联,1981年受聘担任我校的特约教授和顾问。今年为先生诞辰110周年,将其女公子所撰写的纪念文字刊载于此,实具重大意义。在此,十分感谢盛芸女士的赐稿。  相似文献   
10.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10,(12):54-55
在台北外双溪东吴大学校园的西南角,有一处幽静的院落,里面有一栋二层小楼,这里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钱穆生前居所——素书楼。星移物换,岁月更替,素书楼见证了钱穆先生深邃的思想、丰富的人生、朴素的生活,更见证了台湾政治风云的变幻,也见证了造访者至诚至纯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