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汉的布衣议政主要采用谣言和清议两种形式 ,分别以平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东汉前期布衣议政主要是以平民百姓为主要参与者的谣言议政 ,而在中期以降 ,则知识分子也参与议政行列 ,并成为当时布衣议政的主体。这两种议政形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相互间也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东汉布衣议政之所以盛行 ,也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3,(4X):45-47
<正>不难理解,在黄河治理上曾经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引发多次激烈的辩论和争鸣,甚至很难追溯哪次争论最激烈,影响最大。但有一次辩论,被行业内称之为我国古代真正见诸于史籍并得到了详细记录的第一次治河方略大辩论。这次辩论之所以被称为"第一次",可能是辩论发生的时间比较早,又在史籍中有详细记载,能让现代人确切了解争论主旨内容;之所以被称为"大争论",也可能是说那次讨论的范围广,从平民百姓、社会各界、文武百官,到帝王将相,都关注甚至卷入进去了。到底这次争论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显著成效?对以后治水救灾产  相似文献   
3.
徐栋梁 《求索》2013,(8):122-124
自光武以降.各地经师纷纷进入洛阳④.为东汉洛阳经学兴盛创造了有利条件。然与西汉经师入长安不同之处在于.西汉经师多有被动入洛者,而东汉经师则多为主动入洛,其具体原因则有政治、文化、户籍变动等多方面因素。经师入洛.不仅促使汉代经学中心由长安东移至洛阳,还直接推动和促进了汉晋间文人集团的出现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2,(6):48
姓氏起源 王姓是占中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1.出自姬姓,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4.出自田姓.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7.出自少数民族.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既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相似文献   
5.
6.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各地军阀混战不休,到公元220年前后,逐渐形成了魏、蜀、吴、燕四分天下的格局。然而,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没有给予燕国应有的地位,仿佛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拨开历史的迷雾,  相似文献   
7.
张军 《学习月刊》2013,(1):50-52
人才选拔制度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统治策略和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社会的政风民风和道德行为,公正、客观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朴诚无伪的社会氛围,而片面、主观的人才遴选政策则只会造就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的无序浊世。东汉末年社会道德的败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伪名士的大量出现,而伪名士的大量出现却又在于此时人才选拔制度上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友善的力量     
东汉末年分三国,阴谋、阳谋,明争、暗斗,而当时刘备可以说是既无孙权的据有江东、国险而民富,也无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只徒有一个帝室之胄的虚名罢了。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由是感激,他六出祁山,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尽心尽力报答先帝,辅佐后主。因为刘备的善待,而使诸葛亮如此尽心尽责,死而后已地报答刘备。  相似文献   
9.
张鸣 《廉政瞭望》2014,(14):46-46
王朝末世,朝政为权臣把持,皇帝化为傀儡,由背后人牵线表演。这样的事,常见。东汉末年的刘姓皇帝,是曹家人的傀儡;到了魏朝末年,曹家天子,又成了司马家的傀儡。  相似文献   
10.
中原与闽台在历史上有着同宗同祖、同根同源的紧密联系。至今,全台湾人中汉族占98%,其中80%是由福建去台湾的中原“河洛人”。而台湾的中原“河洛郎”,主要是在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响应黄巢起义,由河南“光州固始”起兵,进入福建。迁徙到福建的中原“河洛郎”,部分又从闽南渡海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