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1916年,梁启超43岁,这一年,他决定告别政界,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著述以及教育子女。当年2月8日,在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里,他透露了这些想法:"此次义举(梁启超推动的护国运动——笔者注)虽成,吾亦决不再仕宦,使汝等常长育于寒士之家庭,即授汝等以自立之道也。"  相似文献   
2.
他,一件衬衣、夹克穿了30年,却累计捐款助学超过1000万元。他,65年党龄、73年教龄,被誉为“钢铁院士”,却一直住在学校分配的院士楼内。他,就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勤奋报国’是我一生都在践行的使命。这不是捐,而是还。国家培养了我,我理应用行动去帮助更多人。”  相似文献   
3.
八月盛夏,骄阳似火。但因慕名已久,我们仍不畏酷暑,寻访了郑兆财先生捐巨资办学,报效祖国乡梓的感人事迹。郑兆财先生是香港巴黎毛冷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香港淮阴同乡会副理事长、淮阴市第三、四届政协委员。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他慷慨解囊捐资2000万元为家乡涟水县兴建了"郑梁梅小学"和"郑梁梅中学"。如今,每当人们看到气貌堂堂地矗立在涟水县县城东侧的这两所现代化学校时,无不交口称赞郑先生的种种义举和赤子情怀。郑兆财先生于1922年8月出生在涟水县岔庙乡百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他的家乡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惨遭日寇铁蹄的蹂躏,满目疮痍。他被生活所迫,先后辗转于上海、广州等地,1948年定居香港。虽说身在香港,他那颗思念祖国大陆、思念家乡的赤子之心却一天也没有平静过:呵,有朝一日,一定要回报我深根所在的祖国、深情所系的家乡。终于到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佳音,激起了郑先生回乡探亲的热情和勇气。1982年中秋佳节,这位年逾六旬的游子在亲属的陪同下,毅然回到阔别37年的故土,情难自禁的他,紧紧捧起家乡的热土亲吻起来,眼泪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4.
"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景象,这虽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导致的短暂社会现象,但也应该引起我们对社会公德和法律冲突的思考,积极探索"扶老困局"的消解路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福建南部(即闽南)为我国重点侨乡.抗日战争时期,闽南华侨"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为祖国的抗战胜利、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时下,爱管"闲事"的国人越来越少了,热衷于"看热闹"、"看白戏"的人却越来越多了。看别人不慎失足落水的惨烈、看歹徒光天化日之下的行窃、看轻身  相似文献   
7.
李闻 《统一论坛》2013,(3):36-39
2013年3月23日,福建厦门风和日丽,万余名海内外嘉宾汇聚鹭岛参加金日集团全球峰会,开幕式上的"海峡两岸同心光明行慈善活动捐款仪式"无疑是最大亮点。当金日集团董事长李仲树先生,亲手将象征100万元爱心捐款的牌子交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领导手里,用于资助"海峡两岸同心光明行慈善活动"时,全场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