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美玲 《传承》2013,(4):114-116
先秦时期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存在的“名实相怨”引发了先秦诸子对名的谬误的表现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尹文有关“乱”“”的例证分析,《墨辩》中的“狂举”以及荀子的“三惑说”。该研究呈现出以“名实关系”为核心、理论化程度不高、体现求治、求真双重精神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晓苏 《求索》2012,(4):153-155
随着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方言的交际范围与使用人群已经明显减少。但在当代影视剧作品中,方言的出现频率却越来越高,并且有效地提升了影视剧作品的幽默效果。本文从幽默机制构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方言幽默的心理学基础,解释了影视剧中方言运用的文化现象;通过分析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发展规律,论证了方言在影视剧中的适量运用与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的关系;通过对多部典型的影视剧作品的量化分析,归纳出影视剧剧作品方言选择的条件和原则,找到方言幽默机制的建立方式,为影视剧作品的方言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美玲 《传承》2013,(6):114-116
先秦时期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存在的"名实相怨"引发了先秦诸子对名的谬误的表现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尹文有关"乱"""的例证分析,《墨辩》中的"狂举"以及荀子的"三惑说"。该研究呈现出以"名实关系"为核心、理论化程度不高、体现求治、求真双重精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