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古代学者关于如何读书有不少论述,其中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专门讲了读书之法,对当代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读书需"立志"。朱子强调了立志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立志不定,如何读书?""立志不坚,只听人言语,看人文字,终是无得于己"。  相似文献   
2.
程颖、程颐是宋明理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二人共同创建了以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们二者的思想是同大于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二者思想中“异”的方面;特别是他们两者对于“理”、“善恶”以及工夫论问题阐释的差异,则对其后的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唐经学并不太注意“忠恕”和“一以贯之”的关系问题。北宋道德性命之学兴起后,宋儒多将一贯的“一”等同为道,而“忠恕”并非一贯之道也就成为一种流行见解,曾子也因此而被认为并未明道,这集中体现在王安石和陈祥道的新学解释之中。为了回应这些问题,二苏和不少程门后学都将忠恕视为曾子训导门人的转语,但二程则通过繁复的理论建构来肯定忠恕可以诠释一贯。朱熹批判性地兼采了这两种思路,他既借鉴二程以体用来理解一贯和忠恕,但又极力强调《中庸》之“忠恕”的实践力度,创造性地为曾子的一唯之对铺垫了《大学》格物致知苦学积累的前奏。  相似文献   
4.
儒家诗教是儒学研究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学者们关注的是儒家诗教观对文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它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影响。经宋代二程首先提倡,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专门作了一些诗歌来教育儿童,这类蒙养歌诗渊源于儒家的诗教观,更是一种直接的诗教。在儒家诗教研究当中,这条支流久被忽视,需要特别提及。  相似文献   
5.
蔡方鹿 《学习论坛》2007,23(5):53-56
二程的经学思想以“经所以载道”和以义理解经为基本纲领,并在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天理论哲学,完成了伦理型儒学向哲理型儒学的转化,亦是经学史上的宋学发展为思想史上的理学的重要标志。二程以新儒学的义理来阐释儒家经典,是其与前代儒学的基本区别,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二程创立的天理论哲学代表了宋代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二程确立了理学的道统论,由此体现出其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程颐和程颢的伦理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其因人施教、蒙正于养等德育方法,更是符合青少年成长的特征与过程。这些德育方法不仅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形成起推动作用,也对当今德育具有可借鉴的价值。在分析二程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对当前青少年道德失范现状进行剖析和反思,并由此提出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准的建议如下:掌握知识;重视启蒙教育,防患于未然;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7.
谢永鑫 《世纪桥》2010,(3):69-70
慧能的心性论以自性为核心概念,打通了身、真心、自性和佛性,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个体地位。二程受禅宗影响很深,他们在批评禅宗社会影响的同时,又在吸收和发展慧能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天理为中心,把情、心、性、理相贯通的严谨人性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哲学。  相似文献   
8.
在道德滑坡现象日渐明显的今天,置身中国传统文化中再思量,愈发觉得以修养工夫为特色的传统知行观对现今社会现象仍具有明显影响力。我国传统知行观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认识论,它更关乎道德伦理、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而到宋代,知行问题成为普遍而激烈的论争,更是知行发展的重大转折期。程朱理学的知行观虽甚少涉及认识论内容,但他们强调的道德践履在如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位于武汉北大门的黄陂,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双重作用,文化源远流长,高潮迭起,拥有三大传统文化资源,一是殷商盘龙文化,二是汉唐木兰文化,三是北宋二程文化。这三种文化刚柔相济,意旨深远,成为黄陂人文的独特精神资源,也是推动黄陂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彭飞 《法制博览》2011,(5):71-71
北宋的程颢、程颐两兄弟都是理学大家,创立了“天理”学说,是谓“宋明理学”。二程粉丝众多,进士杨时便是铁杆粉丝,为了追星,竟然抛弃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追随程颢研习理学。程颢死后,他又继续北上,到洛阳投奔到程颢的弟弟程颐的门下,继续攻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