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士人有固守程朱理学,又热衷于经世致用之学的传统。道咸之际,他们呼朋引类,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游,在湘内形成了一个以罗泽南为中心的理学群体。他们以“义理经济合一”为治学路向,促进了学术与政治的紧密结合,对晚清政局学坛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湖南士人之间的学术交游,不仅是一个学术现象,也是一个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2.
宋元以来,孔氏南宗与婺州学者的交游广泛而密切,其中以许谦、吴师道、黄溍、胡翰、宋濂等婺州名儒为代表。婺州学者对孔氏南宗的敬仰、评价、推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他们以孔氏南宗为大宗,对孔氏南宗士人的学养、品行、忠义精神与诗礼文化推崇有加。孔氏南宗与婺州学者的长期交游,不仅扩大了孔氏南宗的影响,促进了孔氏南宗的发展和孔氏南宗的思想演进,而且推动了浙西南地区的朱学传播以及区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秦观相知相契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显根 《求索》2010,(11):200-202
北宋文学大家苏轼与秦观从相识到相知,又到如此的相契,这是由于苏轼与秦观的家庭教育、人生经历、宗教态度、诗词创作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或相通之处。探讨苏秦相知相契之因,对理清苏轼与秦观的关系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的《史记正义》佚表明:《博物志》的资料是推考司马迁生年的唯一原始资料,也是司马贞、张守节共同依据的史料。据此推算,司马迁只能是生于武帝建元六年而不可能是景帝中元五年。由此推考,《游侠列传》等五篇赞语中的“太史公”应是司马谈而不是司马迁,这些篇目的写作应自司马谈始。  相似文献   
5.
卢见曾再为两淮盐运使期间利用盐官之便不仅结交江春、马氏兄弟等大盐商,也广泛地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游,开展雅集唱和及文献校勘等艺文活动。其幕宾中最擅长戏曲创作的金兆燕、朱夰、厉鹗等皆有戏曲名作留世,而幕府成员的戏曲观演及评点活动也构成了其戏曲创作的一部分,从中反映出清代中期戏曲创作的繁盛。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一生交游甚广,他在四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曾三遭贬谪,后又官至参知政事,因此,上至达官显贵,下至乡野小民,均有所交游。广泛的交游对欧阳修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天圣、明道间与尹洙、梅尧臣等"师友"相交,景祐初至庆历中与范仲淹、韩琦等"政友"相交,主盟京师时与苏轼、曾巩等晚生后辈相交,不仅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促使其文学思想不断成熟,还扩大了文学的影响,最终确立了欧阳修一代文宗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高志忠 《求索》2012,(7):124-126,46
明宫内廷通过内书堂教育等途径培养了一批知识型宦官,他们能文善书、诗酒风雅。与文人士大夫、帝王、僧侣等进行诗文交游成为他们颇为喜好的一项活动。考述这些诗文交游,不仅可以看到明代宦官文学性、文人化的一面,而且也可以了解他们与文人关系交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从温庭筠的几首诗看其与庄恪太子的交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温庭筠几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确曾从庄恪太子游,只是由于庄恪太子的被害与宦官有关,晚唐宦官势焰曛天,因而其与庄恪太子的关系反映在诗中,便极其隐晦,只有拨开层层迷雾,才能看清诗人写作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生前故后享有重名,被公认为开一代士风的领袖人物,其人格魅力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广大士人.作为对其立面来说的,范仲淹与梅尧臣的交恶的原因则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本文就范、梅交游来略看范仲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李前进 《春秋》2012,(2):64-64
近日,由无棣县政协编辑的《一代词人李之仪》出版发行。全书分为李之仪其人、李之仪的词、李之仪的诗、李之仪的文、李之仪的交游五大栏目,共46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