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591篇
中国政治   590篇
政治理论   228篇
综合类   3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伟志 《奋斗》2020,(4):26-27
1950年2月,访问苏联归来的毛泽东同志开始了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东北之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首次到外地视察,也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中唯一一次到黑龙江省(1954年8月原松江省与原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视察。2月27日晚,毛泽东同志为原中共松江省委题写“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为中共哈尔滨市委题写“发展生产”,为哈尔滨市正在举行的第二届团代会题写“学习马列主义”。五幅题词把毛泽东同志在哈尔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定格在几张宣纸上,也把开国领袖对黑土地的深情厚望留在黑龙江省干部群众心里。这五幅题词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最为深刻关切的几个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困境是技术观的困境,仅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技术社会后果就对科学技术本身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这是形而上学的技术观。为走出技术观的困境,需立足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实践,转换思维方式,从人的主体的角度出发理解、认知、利用和控制科学技术,即确立人本主义技术观。  相似文献   
3.
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之异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06,46(1):67-70
为防止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误读,需要辨明“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与“物本”、“神本”相对立,都凸显人的主体性,都以人为目的。二者的区别点在于:“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抽象的人,而“以人为本”强调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权,“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民的利益;“人本主义”只是以人为目的,而“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季相林 《桂海论丛》2003,19(1):63-65
确立未来社会新的发展观是面向21世纪全人类无法回避的课题。未来社会新的发展观的基本取向是 :从改造自然、技术、环境等转向改变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6.
崇尚法治,反对人治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民主法治思想与人本发展观的完善是邓小平理论的结晶,它的立法、执法、守法等基本思路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以物质财富为本,以GDP为本”的发展观,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新发展观一提出,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震动。一些人认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并从马克思主义出发进行了解释和高度评价。也有一些人反对,认为“以人为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人生价值观最具代表性的是叔本华的“自由”价值观、尼采的“强权”价值观、萨特的个人“自由选择”价值观 ,以及实用主义的“效用”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在借鉴其合理因素的同时 ,必须努力克服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郑宇民 《法人》2007,(7):25-25
温州怎么了?这个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不断的带给人们惊喜的城市,其发展模式是不是已走到尽头?在许多人看来,温州在经历了20多年的飞速增长之后,高歌猛进的势头和一连串的好运似乎即将结束。然而,在王建满郑重描述的“关键时期”,王建满走来了,并且决心在这个企业繁荣基本得益于政府最小程度干预的城市,重新发现在社会经济管理中政府推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魏巍 《传承》2010,(27):72-73
赫尔德的思想曾在当时的欧洲风靡一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他的历史发展观包括人的发展、语言与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观、社会发展观等诸多方面。赫尔德虽然不是唯物主义者,但他认为人是为社会而生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前进的自然过程。他敏锐地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辩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