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179篇
工人农民   71篇
世界政治   3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3篇
法律   1103篇
中国共产党   2213篇
中国政治   2980篇
政治理论   873篇
综合类   115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813篇
  2012年   914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在对外宣传中"讲好中国故事"。他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中国人、中华优秀文化、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要用多层次的主体、精彩精炼的载体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奏响中国故事的交响乐、大合唱。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这些论断和论述,对于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地区和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在新媒介时代,网络空间成为政治传播线上宣传的公共领域,新媒介技术成为不断推动这个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媒介技术下的政治传播格局发生改变,政治传播主体更加多元,政治传播方式更加多样,政治传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转变传统公共政治传播观念,以新媒介技术为支撑,传播优质内容,寻求与公众的政治共识,建立公共传播与公众传播的多向互动格局,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能够对新媒介技术下政治传播生态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京政发[2020]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的有关规定,现就春节后本市企业灵活安排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在2020年2月9曰24时前,本市行政区域内疫情防控必需(药品、防护用品以及医疗器械生产、运输、销售等行业)、保障城市运行必需(供水、供电、油气、通讯、市政、市内公共交通等行业)、群众生活必需(超市卖场、食品生产和供应、物流配送、物业等行业)、重点项目建设施工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应当安排职工正常到单位上班。  相似文献   
6.
7.
本期导读     
《求是》2022,(2)
本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强调,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8.
9.
当前,微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文章在研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低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专业化、品牌化、法治化策略,以期筑牢微传播主阵地、加强微传播内容供给侧建设、坚守微传播红线底线,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政治学研究大致经历了觉醒期、引介期、探索期、发展期和完善期五大历史阶段。40年来,我国教育政治学研究围绕基础理论、教育与国家、教育与民主、教育与公正、教育与权利、教育与权力和教育与国际关系等主题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当前我国教育政治学亦面临着理论不足、视角不全、方法单一和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迫切需要教育政治学做出全新的理论回应,通过基础理论、体系框架、研究方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强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