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里有开快餐店致富的,赞助穷学生累计不下三十万元,可是赞誉有限,盖因态度张扬——每回捐助仪式,就见他登台宣扬“企业形象”外加“拳头产品”,还援建一所希望小学,是将其大名嵌入校名的。  相似文献   
2.
论乡愿     
通过梳理先秦儒家对乡愿的批判,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信念、道德习惯五方面概括出乡愿的道德人格特征;指出了乡愿恶的本质是在于伪善包裹下的自私;并进一步分析了乡愿与中庸的关系,认为中庸之道与乡愿的核心差别在于"诚",而片面追求中庸,却又导致"诚"的丧失;最后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指出乡愿的道德矫治路径。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一种生命的情怀,是一种民族精神,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诚信原则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道德人格,是现代企业的市场行为准则,是政府的施政行为准则,也是国际交往的规则.诚信危机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冲突的加剧.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传统文化的"伪善"传统、道德教育的简单化和公民道德教育的缺失等,是导致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因此,培育诚信的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4.
珂影 《农村青年》2006,(4):56-57
致富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家里有一个病人,往往会拖垮一个家庭,使他们的致富梦想从此化为泡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我国农村并不鲜见。社会对于遭逢不幸的人们,会无私报以爱心。许多家庭通过媒体的帮助,得到了社会的爱心捐助,从而最终走出了困境。但却有这样一个人,把致富的脑筋动到了爱心捐款上。甚至不惜用毒药使别人家的孩子一再生病。他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5.
—青年农民将朋友患病的儿子带到济南,以父亲的名义通过媒体呼吁社会献爱心,爱心捐款高达30多万元。然而,—年后,当他再领孩子外出募捐时,却遭到孩子家人的阻拦。该青年遂向孩子的家人投放重金属铊,患儿的父亲被毒杀身亡,奶奶经抢救脱险,而孩子未能幸免于难,死在了医院,制造了这起全国罕见、令人震惊的重金属铊杀人案。  相似文献   
6.
跨行通存通兑就算打着再多诸如"快捷、方便、自由"的旗号,也掩蔽不了其有悖于公平与正义的伪善本质.  相似文献   
7.
张雷  马向真 《前沿》2011,(21):18-21
良心是直接确定性的精神,良心的真理就在它自身,良心以其直接性消弭了道德世界中的对立与混乱,使自身达到与普遍道德意识的直接等同。但良心作为普遍物却陷入了抽象极端性,良心为了维护自己的纯洁性而害怕行动,使良心成了静观的优美灵魂,优美灵魂只静观不行动,即知与行的分裂导致了伪善。由于在自为状态下,出自良心自身的行为具有特殊性,但它又坚持自身是与普遍物一致的,也导致了伪善。  相似文献   
8.
《协商论坛》2013,(6):62
继海南某小学校长带小学生开房成为舆论声讨焦点后,媒体又披露了广东湛江雷州市英利镇某小学校长郑某波涉嫌强奸两名女生、河南南阳市桐柏县一名56岁小学教师性侵10多名小学女生等事件。这几起性侵幼女案,司法机关均已介入调查。  相似文献   
9.
“王学”以“止于至善”为价值追求,通过“致良知”的道德践履以成德成圣,在“格致诚正修”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中,蕴含着“伪善”的对治之法,也揭示出“伪善”的成因机理。根据“王学”“一则诚,二则伪”的观点,从知志之辨、知行之辨、觉愿之辨、义利之辨、公私之辨五个维度,可探析伪善是割裂知志、知行、觉愿、义利、公私等内在统一而致的恶,亦证其德性与德行的分离是致良知工夫不切之故。  相似文献   
10.
李北方 《南风窗》2007,(5):86-86
人的生命价值几何?政治正确的答案是,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不可以拿任何其它标准来衡量。此话无错,却又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谈论现实的政治问题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