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四、大佛禅院-培育僧才的中心大佛禅院是峨眉山教育和培养僧才,弘扬佛教文化的中心,代表僧宝。如果说把峨眉山比着普贤菩萨化身的话,金顶是头,大佛禅院便是脚。脚踏实地,从基础开始,正是普贤精神的实质,培养僧才乃弘扬佛法的根本所在。(一)历史上的大佛禅院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  相似文献   
2.
丁红丽 《学习月刊》2013,(22):25-26
唐传奇中记梦故事和离魂故事共同之处甚多.这两类故事的代表作《枕中记》和《离魂记》均是在《幽明录》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二者或通过梦的方式实现出将人相的理想.或通过离魂的方式实现爱情理想.其本质上都是由于理想受到社会阻碍.  相似文献   
3.
孙宏哲 《求索》2013,(3):132-134
金代中期"国朝文派"重要文学家王寂运用佛禅思维与表达方式,参借佛禅话语,借咏寺、酬僧、题画谈禅说法,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浓厚佛禅意蕴的文学作品,构成了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苏轼遭受“乌台诗案”和扬州题诗案两次打击之后,性格上内敛,行为上审慎,不再率性为文。所谓“迦语”,不过是一种掩饰,以佛教文体和禅佛语行文,一则使对手不易挑出破绽,二则借此修身养性,以佛教之遁世形象隐身、稳心。所以,御史台狱对苏轼后半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春秋》2012,(5):62-62
一件艺术作品.既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当是殊胜之作。韩玄真表现佛禅旨趣的人物画创作,尤能令人从中得到双重的感受。无论大幅巨制.还是写意小品.皆将佛禅旨趣与精湛画技形之于罗汉,涵咏于物像。  相似文献   
6.
礼佛禅寺     
《中国统一战线》2011,(8):F0003-F0003
佛禅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观音山,始建于盛唐,在战乱中湮灭尽毁。2000年经地方人民政府同意,由日照法师担当起恢复重建重任,历经十余年努力,禅寺从芳草萋萋之地到如今初现雏形。  相似文献   
7.
严铭 《前沿》2010,(20):147-149
在中唐向佛的诗人中,韦应物是个特例。中唐其他文人向佛求禅,多源于仕途不畅,深遭贬谪之苦,而韦应物没有遭受贬官的痛苦,甚至是在官运顺达时心系禅隐的。本文主要通过对韦应物诗的分析来探讨其心理走势,说明是官场的黑暗浑浊、自己愧为人官的自责、对亲友亡故的悲怆以及奉佛佞佛的社会风气把诗人推进了佛禅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文学理论中的"意境"论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提出来"三境"论。王昌龄的三境论在结构框架上借鉴了佛教"三别义"论,而其中"意境"的内涵界定又受到禅宗"空"的思想影响。继王昌龄之后,唐代诗论家皎然与司空图对意境理论做出了新的论述,他们的理论也是唐代佛禅思想发展的背景之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