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姓为广西壮族的一大姓氏,壮学界对其起源的讨论至今未有一致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广西的农姓为外来者,另外二部分每者则认为农姓为广西的土著.综合各个方面的史料后表明,土著的说法最为可靠,广西的农姓来源于侬姓,为广西的土著.  相似文献   
2.
越南岱依族、侬族的宗教信仰与越南周边国家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有基本相同之处 ,只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由于岱依族和侬族是同源异流的民族 ,所以宗教信仰更为相近。区别在于一方与越族相互影响 ,另一方直接受中国南方宗教信仰的影响。越南岱依族、侬族宗教信仰在教义、仪式上都受到孔教、佛教、道教的影响。但也只能使这一稻作民族原本长期已有的传统的宗教仪式更丰富和多样化而已 ,仍无法消除万物有灵、拜物、巫术、图腾崇拜等形式下的原始信仰 ,而且还要借助于这些仪式来维持。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所说的宗教意识很难与庙会分开…  相似文献   
3.
古意宁明     
黄鹏 《人事天地》2015,(4):53-54
(接上期)宋皇佑四年(1052年),是宋朝的多事之秋。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在傥犹州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围困广州达两个月之久。朝廷数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屡战屡败。侬志高之乱,震惊朝野,皇帝恐慌,满朝文武惶然无措。时任枢密副使(相当于副总司令)未满三个月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战。宋仁宗分外高兴,亲自在垂供殿为狄青设宴饯行。是年,狄青调兵遣将,一路挥师  相似文献   
4.
中越边境地区壮、岱、侬三族的祭祀文化十分相似,其祭祀目的、关于神灵的信仰和祭祀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也有一些差异。对这些祭祀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三族的同源关系以及长期交往和融合的情况。这三族本是"同根生的民族",现今仍保持相近的祭祀文化,来往密切频繁水乳交融,共同谱写着中越边民的和平友谊之歌。  相似文献   
5.
广南壮剧     
<正>广南壮剧是云南文山壮族支系布雅人(沙人)的民间戏曲,是壮族文艺中一朵灿烂的鲜花,盛开在广南县的南、北部,经久不衰,深受壮、瑶、彝等少数民族喜爱。据表演的壮族师傅讲,广南壮剧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从表演上看,它与壮族民间武打有相似之处;从唱词上看,又同壮族民歌歌词字数相同,虽然曲调不一,但有壮族民歌风味。从这些特点来看,其来源可能是壮族传统婚丧吉庆时载歌载舞与民间武打逐步结合而慢慢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7):F0002-F0002
二十世纪末叶。我曾做过写情书之类的把戏。不知道从哪里抄了这首《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相似文献   
7.
骆越族裔遗俗壮族侬峒节是壮族传统节庆民俗,入选我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通过对侬峒节称呼、侬峒节传说和侬峒节起源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认为,侬峒节起源于原始信仰的酬神娱人和依歌择偶,前者为载体,后者为动力。  相似文献   
8.
9.
农圣 《传承》2010,(6):164-165
农姓为广西壮族的一大姓氏,壮学界对其起源的讨论至今未有一致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广西的农姓为外来者,另外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农姓为广西的土著。综合各个方面的史料后表明,土著的说法最为可靠,广西的农姓来源于侬姓,为广西的土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