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4月,我怀着对革命圣地的崇敬,来到延安进行了5天学习培训,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延安精神。过去,延安给人的印象是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黄土高坡和漫山的窑洞,还有扎着头巾的放羊人唱着陕北民歌信天游。然而,这次踏上延安的土地,眼前的景象已大为不同:现代化的城市呈现在延河两岸,马路宽阔,楼宇林立;  相似文献   
2.
革命历史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恰如当年创作组所言,是一首歌颂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的歌曲。自问世以来,它即以润物无声、沁人心脾的魅力,传递了山丹丹鲜亮的色彩与信天游跌宕的声情;以率直真诚、朴素热情的性格,唱出了陕北人的精神生命和黄土地的炽烈情怀;以栩栩如生、贯通起伏的笔法,绘就了一幅有着伟大传统的地域文化和革命洗礼的画面。这首歌,生动地再现了历史,歌颂了像山丹丹那样热烈地坚定革命信念的先烈们。  相似文献   
3.
余显斌 《传承》2009,(11):50-52
一曲高昂的信天游,在黄土高原上响起,在沟沟岔岔间缭绕,在山山峁峁间嘹亮,在晴空下悠扬。信天游,这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朵在黄土坡、黄水之间盛开的奇葩,在流行音乐泛滥的年代,走出陕北,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用它那淳朴明快的音乐、原始野性的唱腔与近似疯狂的语言,彰显了独具魅力的艺术特征.陕北民歌以山曲小调宣泄黄钟大吕之韵,以大气磅礴张扬黄河儿女的性格.这块黄土堆起的中华的脊梁,承载了历史上最深的苦难,扛起过华夏的大运,在艰难的岁月里是民歌让人们在苦难中找到希望,也是民歌让人们在重压下爆发出力量.  相似文献   
5.
信天游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歌曲的重要代表,是西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反映。随着时代的变迁,信天游也紧随潮流呈现出新的文化内涵,展现民族音乐不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谎言经济学     
黄俊杰 《法制博览》2010,(14):28-29
《文汇报》曾写过一个故事:有陶艺家到陕北的一村子,发现在政府的支持下,村子里的乡土文化遗存特别丰富,处处可接触到面花、剪纸、年画、信天游、民间故事,连多神教的神像都在新修的庙里被供养起来。但七八天后,消除了戒心的农民突然对她说了大实话——其实民俗早在“十年动乱”后就荡然无存,她所见的都是一个大学教授带着小组,  相似文献   
7.
高宝军 《党建》2021,(1):59-60
跨过一条条沟,翻过一道道梁,沐着白云悠悠满山谷的神韵,伴着《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信天游,我回到了黄天厚土的大陕北。汽车还在高速路上飞奔,宝塔山已进入我的视线。这座因唐代之塔而得名的山,目睹过党中央在延安13年间,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最终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它不再是一座地理概念上的山,也不再是一座建筑层面上的塔,而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8.
辉煌灿烂的陕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斌  武国强 《学理论》2010,(8):106-107
陕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陕北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中心,陕北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三极之一,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创作智慧的结晶,逐步做强陕北文化产业,信天游创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韩浩月 《传承》2008,(23):49-49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田震唱"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时的惊异与错愕,怎么也想象不出这柔软凄怨的歌曲出自"彪悍"的田  相似文献   
10.
邹蔚烈 《世纪行》2006,(8):46-46
在湖北省竹溪县城乡,到处都有民间小调随口飞出心窝窝。你若稍微留心,就会发现,田里劳作的、匆匆行路的、低首做事的、洗浆补撩做针线活儿的、休闲散步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在信天游式地哼着小调,自娱自乐调节精神生活。省市民歌民俗专家学者多次到竹溪考察采风,夸赞“竹溪民间小调,堪称荆楚一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