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霍晓玲 《探索》2012,(5):109-114
文化保守主义是当代中国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流派。它具有影响范围广、实践性强、流派复杂等特点。这一思潮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既有积极价值,也有不良影响。我们应历史、全面、客观地看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多元文化建设中的一支有益力量。  相似文献   
2.
王晶慧 《法制与社会》2013,(23):8-11,23
"以释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特殊现象,起源于汉代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善于唐代。其核心在于强调学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家伦理价值观作为判断罪与非罪、衡量刑罚轻重的依据。"以释法"的出现打破了汉代以前法对立的局面,并将法令赋以道德的内涵,缓解了秦代以来严刑苛法与百姓间的矛盾。本文围绕董仲舒的"春秋决狱",阐释"以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家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在对佛家的批判中,主要认为佛有公私之别.但对“公私”二字的界定,王阳明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本体层面,在本体论的基础上指责佛家之“私”,将家之“公”作为心学本体的某种概括.他的批判基于对佛教深刻的理解,逻辑上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对于维护家其时的地位,促进佛教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西域各族民众的日常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促进了西域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官方信仰的政治导向性和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学、道教还是经中原本土化的发展回授西域的汉传佛教,都要与当时所处社会相适应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以史为鉴,今天我国的宗教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熊开发 《新东方》2001,10(3):41-48
天人同源、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家天人观,是其礼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而礼教的基础是天道或天理。礼源于天,先天地正确,不可违逆。人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天的造物。所以,礼合符天道,也合符人道,人遵从礼也就是遵从天道、天理,甚至也是遵从自己的人性。人能够遵从礼,也必须遵从礼。  相似文献   
6.
内圣外王新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圣外王之说,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它的多样性与相对性、效用性与理想性、冲突性与融合性三特色,厘清了中国“内圣外王”理念的发展理路,凸现了各个阶段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各自的特色,揭示出“内在外圣”的内在意蕴。自身缺陷以及价值理念,终极关切,从纵横互补中梳理中西古今内圣与外王张力和融突,使现实的伦理道德建设与国家民族的事功伟业得以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此项政策对于我们做好人口计生与"计卫整合"工作、实现"双降"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镇远县金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州县计生工作文件要求,结合镇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两位著名国学大师汤用彤与熊十力有着数十年的深厚友谊。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治学路向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共同旨趣。正是这些契合点,在维系其交谊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最终的文化理想和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孔子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学,是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源泉包括殷周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周礼等。孔子弟子众多,在其去世后,其弟子不断丰富和传扬家思想,并分化形成了诸多流派,学亦成为显学。  相似文献   
10.
孔子弟子、孔门后学的研究是原始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孔子的学说赖于孔子后学而传。"孔子殁后,分为八"的说法来自于《韩非子.显学》,本文立足史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进而重新审视和研究"分为八"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