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77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72篇
各国政治   111篇
工人农民   322篇
世界政治   6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9篇
法律   7959篇
中国共产党   15685篇
中国政治   11164篇
政治理论   2803篇
综合类   548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660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1033篇
  2014年   3145篇
  2013年   3152篇
  2012年   3483篇
  2011年   3853篇
  2010年   3900篇
  2009年   3386篇
  2008年   3772篇
  2007年   2859篇
  2006年   3037篇
  2005年   2455篇
  2004年   1935篇
  2003年   1583篇
  2002年   1358篇
  2001年   971篇
  2000年   88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军  谭占娜 《奋斗》2021,(2):32-3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就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由此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三种能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可以说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明确了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制度广义上包括个体的思想意识和政府的政策规定。缓解收入不平等,既应注重微观个体的意识重构,又应侧重政府层面的政策设计,因此,从主体行为的角度分析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涉及制度基础的、追根溯源式的创新性尝试。文章的观点是:第一,缓解收入不平等应遵循一种“合理有效的平等机制”,即经济个体都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和可获得的资源禀赋,去实现自由发展;第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低收入者既应合理地看待不平等现象,又应通过积极努力以实现向上流动;高收入者则应有效地降低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割裂,同时又应主动地补偿低收入者的资源耗损;第三,政府应设计并遵循“合理有效的平等机制”,应搭建经济个体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3.
一流大学的建立需要以一流人才的培养为基础,而提高优秀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作为在高校党建中的新课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的收集与数据的分析,选取7个胜任力因子作为建构优秀学生党员胜任力模型的基础,按照核心、中间、外围三个层次的考量,个人特质、学习与发展、自我实现为模型的核心层;人际关系、自我定位为中间层;沟通运作与专业技能为外围层。在模型建构完成后,可将其运用至优秀学生党员的选拔、绩效评价、培训与发展三个学生党员培育发展的全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劳动者权利进行保护是宪法的内在要求.劳动权不仅涉及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同时也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社会经济陷入缓慢发展,疫情给社会本身和大多数劳动者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障劳动者权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就其来历而言,“国家所有”存在着三种类型。对中国而言,“国家所有”的依据可概括为: 国家所有即为全民所有,人民民主,公民拥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基于此,重新理解国家所有,明确在规 范与事实、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的绩效风险,发现并规避这些风险,对于公法和私法同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7.
2021年1月25日至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来自全区各地、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带着全区2500多万各族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共绘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会议审查批准了《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等各项报告,为我们明确了开局“十四五”、奋战“十四五”的任务书和施工图。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充分反映了全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为进一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本期《特别策划》聚焦自治区两会,为您解读两会精神。  相似文献   
8.
胡杰 《法学》2020,(5):106-118
城市因人民而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并确立城市存在的基础范畴,人民的城市权利则构成了城市存在的核心价值。建设改造自己和自己城市的自由是最宝贵的权利,也是迄今为止被我们忽视最多的一项权利。城市化进程中折射出的问题是公民与市民之间关于利益的多元性以及主体的多样性之间的平衡与断裂。城市权利的话语构造了城市理论以及人的尊严理论的关联耦合。法治建设的核心推动力及主战场是且只能是城市。只有在城市空间中,利益的表达、权利的聚合、自由的汇总以及社会的多元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权利的种类和内容才有可能渐次得到更新与发展,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从文本到行动、从理念到现实的有机协调。认真对待城市权利将成为我们构筑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以及法治发展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9.
进入202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作为与老百姓“距离最近”的法律,民法典的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其实施水平和效果,更是直接关系到每一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的“落地”,不仅面临着大量的新旧法律的衔接适用问题,如何处理好民法典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也是正确实施民法典的应有之义。最高法院于2020年12月30日完成了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并修改制定了第一批与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但《民主与法制》记者梳理民法典各分编时发现,仍有大量的法律问题和操作细节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由此可见,民法典要在全社会落地生根,真正成为一部对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的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让法治中国行稳致远,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