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开学 《先锋队》2013,(10):41-41
小时候因常在乡下度日,常听老农叨念:官牛瘦、官屋漏。当时正值公社化时期,老农抱怨的大约是生产资料都归集体了,耕牛因过度使用而不注意喂养,瘦了,公屋因有人居住而无人修缮,漏了。那时因年幼无知,也不会往深里考究,只是听听而已。后来参加工作了,发现单位和私人几乎同时买的风扇、空调、自行车等物,总是公家的先坏。于是明白了:官牛瘦、官屋漏,是普遍现象。后来读书发现,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公社历时二十五年,国家创设了以"乡"为单位的再分配经济体制和"政社合一"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具体就是社员的生产和生活以队为基础,财产权为"三级所有",经营上实行统购统销的方式,农民只保留少量的自留地生产以补充日常生活所需和参加集市交易。这种体制有效地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末,人民公社一哄而起大办公共食堂,它从兴起到散伙经历过激烈的争论和斗争、新兴县里洞公社蒙坑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纪南,当年敢于直言,多次在各种会议上指出公社化以来实行的“一平二调”、“供给制” 和公共食堂的害处,并写信向安平生副省长反映  相似文献   
4.
从统购统销的决策初衷看,领导人试图在"国计"与"民生"之间维系平衡;但实践结果违背了决策初衷,统购统销在很大程序上剥夺了农民,这与政策失误、制度僵化等因素有关.从1953-1958年统购统销的运行看,这是制度初创、逐步定型的阶段,其价格和数量大体保持在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调节范围内,于国于民皆有益处;然而,其背离价值规律、"高征购"以及强制执行等问题也都开始浮现,以农民利益发生矛盾,遭到一定的批评和抵制.1958年以后,大跃进、公社化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出现,更打破了国计与民生间的微妙平衡,使统购统销制度由国家与农民对地租的"分享",逐步蜕变为工业、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剥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