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2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华南 《中国公证》2006,(11):10-15
公证法》第7条规定:“公证机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在县、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直辖市或者市辖区设立;在设区的市、直辖市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公证机构。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这一条款规定了公证机构布局规划的原则。据我所知,目前我国还没有其它行业像公证一样,由法律严格规定布局规划的原则,可见体现国家意志的立法机关充分重视公证行业的特殊性。公证机构之所以需要进行严格的布局规划,是由它在建设诚信社会中所肩负的特殊任务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陈卓 《中国公证》2006,(6):17-18
“2006年是公证新一轮谋局开篇之年.”这是正在开展的浙江省公证岗位培训活动中,中国公证协会专家讲课专题的开篇之辞.由此,我们可以回想起在全国公证管理处长座谈会上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同志(时任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司长)的讲话(见《中国公证》杂志2006年第3期).他在讲话中指出:“……《公证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今后我国公证事业的改革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公证工作会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公证事业新一轮谋局开篇工作正在展开,新一轮公证服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工作已经启动.” 2006年4月3日,司法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公证岗位培训活动进行动员部署。4月5日.浙江省司法厅便及时下发了《全省公证岗位培训活动实施方案》,成为全国开展公证岗位培训最早的省份。  相似文献   
3.
公证法》第40条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于《公证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在当事人依据《公证法》对公证书内容有争议而提起的民事诉讼中,公证机构的诉讼地位如何确定,司法实务中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公证有关法规规章中,保密原则虽然字数不多,但却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当事人在办理公证过程中,除希望个人主张的事实得到法律的保障外,其办证内容不想让第三人知道的要求是完全正当的。当事人这种愿望在法律上的确认,是社会法制健全的体现。在深入宣传公证法律制度的同时,探讨公证的保密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冯建格 《中国公证》2006,(12):79-80
春发芽,夏抽穗,秋天满地黄。秋天是浪漫的季节,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2005年的秋天就是公证人员心怀喜悦可以弹冠的日子,因为从1982年到2005年。公证终于在八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替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完善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又添成就。民商法体系又多了新的链接,而这成为公证工作发展的新起点。你会说,这与我有关吗?我的一生中可能会结婚,《婚姻法》会约束我;有一天,我也一定会死亡,《继承法》会指导我如何处理财产。而《公证法》会适用于我吗?或许。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证》2007,(9):4-4
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召开;罗干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持久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建议党的十七大于10月15日召开;我国公证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吴爱英出席公证法实施两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行的公证暂行条例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在暂行条例施行22年后.2004年12月25日.中国首部《公证法》(草案)提交最高立法机关初审.  相似文献   
8.
现代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改革的经验教训表明,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政务必须尽可能地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机构间的权力要制衡,而法院通过行政诉讼事后监督政府的成本太大,必须探寻事先监督制约政府依法行政的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转换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不能不使笔者联想到我国改革开放最初用公证书公证农村联产承包和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喜人成效,也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目前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公证法》。2004年7月1日,中国第一部《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2004年12月25日,我国《公证法》(草案)也在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二审…  相似文献   
9.
魏建明 《中国司法》2005,(10):67-70
公证法律责任是公证实践中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直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公证改革的深入,公证法律责任所遭遇的问题日见突出,争议不断。如今,作为公证事业发展保障的《公证法》已对公证机构的性质和公证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公证改制即公证机构、公证人员行政性质、身份的转变已势在必行,由此公证法律责任的性质、范围和形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试就公证与公证法律责任特别是作为公证法律关系主体之一的公证机构、公证人员法律责任所相关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一、改制后公证案件的民事属性问题这是个曾经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10.
车昱 《中国司法》2005,(12):51-54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已经颁布,根据该法第十条的规定,法定公证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与此同时与《公证法》内在关联性最强的《物权法》目前我国也正在抓紧制定,然而从已发布的《物权法(草案)》的情况看,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对公证制度在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中应有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中引入法定公证制度采取了不应有的漠视和回避态度,而这一切正成为实现我国物权制度立法目标的重大隐患,笔者由此试对建立我国不动物权变动法定公证制度相关应然性问题作如下分析。一、法定公证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的内在需要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