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贿即为公行贿,其对应的罪名为单位行贿罪,又称法人行贿罪。公贿犯罪猖獗,就外部环境而言,在于体制转轨后造成的特定团体和社会整体的利益矛盾。公贿犯罪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明日张胆列支、开假发票报销、私设小金库等。值得注意的是,非物质利益行贿的现象日趋增多。公贿犯罪的防治必须综合治理,强化执法、教育、反腐、政府、举报、财务等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3.
4.
5.
商业贿赂犯罪大量表现为单位犯罪。我国单位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存在单位商业贿赂犯罪与涉公贿赂犯罪界限不清、单位商业贿赂犯罪与涉公贿赂犯罪刑罚不平衡、单位商业贿赂犯罪与自然人贿赂犯罪立法不平衡等问题。其原因在于立法者对公法益和私法益的不同态度以及对单位犯罪的认识不足,应通过刑法修正案完善这方面立法。  相似文献   
6.
姚元性 《传承》2011,(13):76-77
所谓"公贿",即公款行贿,是指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及集体企事业单位,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由"集体决定",或以"集体"和"单位"的名义,用公有财物去向其他国家机关等公有制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和非领导),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也能直接、间接地掌管和支配人财物等权力的人)进行贿赂的行为。"公贿"行为  相似文献   
7.
公贿”打着为公办事、为群众谋利的旗号,有着让群众认可的外衣,但这掩盖不了其经济犯罪的实质,也特别应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警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种披着为“公”的外衣,打着为“公”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利用公款进行犯罪活动的“公贿”现象,在我们身边悄然滋生、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及其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 ,新旧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由此决定的新旧社会管理体制和新旧政治管理体制将会有相当长的共存时期。新旧管理体制的共存和矛盾 ,决定了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的下述特性 :民主形式掩护下的公贿与贪污 ;“集体共犯”式腐败 ;带“双轨制”痕迹的腐败 ;干部提拔机制的弊端造成的“人事腐败”。带转型期特征的腐败 ,必须靠制度创新方能遏制 :限制公共权力的作用范围 ,以削弱腐败产生的基础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靠民主制度制约和净化权力 ;严明法纪 ,加大腐败行为的犯罪成本 ,从而减少和抑制腐败 ;把先进技术手段引入制度建设 ,以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