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张军 《法人》2013,(1):73-75
雍正治贪先从整肃财税制度入手,推行耗羡归公之法,以明规则取代潜规则,切断官员"小金库"的来路,继而用收支两条线的政策高薪养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康熙皇帝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在稳定统治秩序上,功莫大焉,早年治贪也颇见成效,然而待到内外稳定,天下太平之后,渐入暮年的他遂有了求稳怕乱的心理,官场贪腐此刻已极其盛行。尤其是州县一级官员,常以征收耗羡盘剥民众,蚕食国家收入。"耗羡"是附加在正税之上征收的抵补实际损耗后的盈余部分。清初赋役沿袭明朝万历年间钱粮则例旧额,除正额赋银(地丁银和漕粮)外,  相似文献   
2.
柏桦  吴爱明 《法治研究》2015,(2):126-132
明清两代的官员都认为自己的俸禄很少,甚至认为:"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明史·食货志》)。实际上官员的合法收入足以维持其体面的生活,但他们仍声称俸禄太低,为官吏贪污受贿开脱。现实中的"不贪不滥,一年三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与贪污有何关系?提高他们的俸禄就能够养廉吗?历史似乎告诉后人,高薪不能够养廉,严惩不能够去贪,只有对权力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使廉贪观念深入人心,也才能有利于官员履行管理国家的职能,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郝英明 《求索》2011,(10):229-232
养廉银制度确立之初,官员按季或按月支领养廉银。乾隆时期不但确立了月选官预借养廉银制度,而且特简官员预借养廉银也成为常态。月选官多为贫寒士子草茅出任,通过预借养廉银,为其提供赴任路费,使其免受高利贷之累,以肃清吏治;特简官虽为一二品大员,其中亦不乏缺资之人,他们或因生活贫困、或因清还债务、或因升调带来的盘费开支、或因公务支出,亦需预借养廉银。前者从户部预借,整个借还过程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后者从所在藩库预借,没有形成制度,具有临时变通的恩赏性质。官员预借养廉银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4.
许家祥 《同舟共进》2014,(12):81-81
"灰色收入"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灰色收入"的事实古已有之。 晚清京官的俸禄普遍不高。如光绪十三年,户部江南司郎中(相当于现在财政部江南司司长)李慈铭一年的工资(含养廉银)是135两银子和1200斤糙米。135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3500元人民币,平均每月仅1000多元。可晚清人普遍认为,"统天底下的买卖,只有做官利钱顶好",许多人削尖了脑袋往官场钻,出现了"千军万马走官道"的奇观。  相似文献   
5.
历代,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兴盛的商业备受朝廷重视。尤其到了明清,山西官员已经占据朝中多数席位,而山西也因此屡现巨贪,成为反腐焦点。清雍正帝便以山西为起点推行"火耗归公"与"养廉银"的措施。背景一:京师大贾数晋人太原门户危都城明代中后期山西社会经济便已有了极大发展,商业兴盛。而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也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山西矿产资源丰  相似文献   
6.
汤红兵 《政策》2013,(10):61-63
<正>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已开始探索文官任免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文官制度大致经历过四次划时代意义的改革:①汉代的察举制度是第一次意欲打破任人唯亲坚冰的有益尝试;②隋唐以后的科举取仕,以科举考试作为选官的根本途径,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发明;③清雍正帝的养廉银制度,是一次针对反腐败而进行的制度意义上的积极探索;④孙中山先生设计的五院制政府中的文官制度,是一次对近代文官制度建设的最伟大尝试。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改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腐败问题都是政治治理中的难点,集体腐败尤甚。明清两朝针对两种典型的集体腐败曾作出相应的廉政改革,出台了相应的防治腐败制度,即明张居正的驿递改革制度和清雍正的"养廉银"制度。这两种廉政路径都取得了短期成效,但最终皆归于失败,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都是依靠统治者自身的权力来推行,是"人治",所以往往"人亡政息",因此反腐最终还是要依靠"法治"。另外,在制定反腐败政策时,还应认真分析其本身的合法性,在强调制度化、法制化的同时,还应重视民主建设,加强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8.
养廉银制度是清朝文官俸禄制度中的独创,从雍正元年到宣统三年(1723—1911),延续了将近200年之久。其动机和目的正如其名称所言,是希望外官凭此待遇而免于贪污渎职,能够洁身自好。然而,最后结果与立法者的愿望相距颇远,甚至走向了反面。养廉银由领俸人直接向百姓征收,财出偏门,官员俸禄主次颠倒,数目派定不合理,京官外官的俸禄严重失衡等弊端日益凸显。究其原因在于养廉银本身制度设计不合理、内容不健全,监督制度的乏力和专制皇权的根源,因此养廉银制度并不是解决官吏清廉的良策。  相似文献   
9.
李涵 《廉政瞭望》2014,(18):64-65
雍正皇帝设立的养廉银并没有真正使官场清廉,宫员们逐渐将养廉银作为自己的正常收入,而忽路了该项收入设立的意义。养廉银外又私征养廉银,捞取灰色收入成了官场潜规则,导致清朝地方贪腐情况几乎为史上之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