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年11月24日,国内规模最大、标准档次一流的儿童福利机构——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正式开园。李立国部长赞誉“庄园在位置、功能、规模和养育方式上,创造了全国儿童福利机构之最”,是“全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一)最漂亮的梦幻世界。爱心庄园建筑总面积8.8万平方米,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依山而建,绿地广、空气佳。爱心庄园分两种养育模式:一是爱心家庭养育模式,200余套爱心家庭房间,可养育800名儿童:二是集中养育模式,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国富民丰     
《当代贵州》2012,(32):65
《淮南子》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硗高下,各因其宜。邱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luo),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近年来,成都市妇联联手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查看法庭审判资料、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未成年罪犯及其家庭教育进行深入调研。共查阅410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材料,涉及未成年犯罪人数519人次,随机抽取成都市少管所150名罪犯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的问卷调查,并对12名14-18岁未成年犯罪人及10名未成年犯罪人的父母进行了个别访谈。  相似文献   
4.
正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河边上,河水不算清澈,但是在那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河水是我们全家人生命的源泉。父亲告诉我那就是巩乃斯河,这条河养育着我的家乡新源县近30万各族人民。当春风吹绿了父母用勤劳的双  相似文献   
5.
到布鲁塞尔的第二周,我就到家附近的一所幼儿园咨询女儿进园的情况。幼儿园金发碧眼的女秘书面带笑容接待了我。按照规定程序,秘书女士收了女儿护照复印件、照片,详细介绍了上幼儿园的情况,最后和气地说:“如果你愿意,下周一就可以把你女儿送过来。”然而,她却一直不提学费这个关键性问题。我以为她英文不好听不懂“学费”这个词,反复换种方式询问,秘书牛头不对马嘴地说:“如果你家小孩中午吃学校的饭,要交饭钱。”“别的还有吗?”我又问。  相似文献   
6.
启程 《检察风云》2011,(7):72-73
耶鲁大学的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写了一本在世界各地引起热烈争议的书。英文版叫做《虎妈战歌》,中文版叫做《我在美国做妈妈》。蔡美儿严厉的教子方法让美国人感到震惊:七岁的女儿,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禁止进食、饮水、上厕所,被迫一直弹琴到深夜。“我曾经在钢琴前给过她一巴掌。只因她弹琴时手指不够刚健有力。”  相似文献   
7.
在2010年10月份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终于获得通过,7项基本制度和首期的25亿中央财政资金拨付标志着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终于从最弱势的孤儿群体开始了全面覆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杏趣     
春天的风,撷来了一阵杏花桃花梨花的香味,勾引得我思绪翩翩,直觉回到了山下的故乡。养育我成长的,是那片贫瘠的土地,那土房土墙,还有相伴的石磙杏树。屋后是一块空地,立着一个石磙子,经年与土地和谷麦的亲密,使石磙磨损得早已看不出身上的凹槽,就像已朽迈的老人,面对着庄稼繁盛的田地默默回忆着生龙活虎的昔日时光。  相似文献   
9.
孤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儿童福利机构中,已经有四种儿童养育模式存在。这四种养育模式都是在适应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在考虑了三四度残疾儿童发展现状的情况下,一二级残疾儿童的发展也需要考虑。类家庭养育模式针对一二级残疾儿童的发展需要而建立。在这种养育模式中,整合了特殊教育和康复服务项目,使康复、特殊教育、养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科室沟通障碍,给孤残儿童提供了—个有效安全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的"抱团养娃"实践,深入探讨在抚育职责被"家庭化"的当下,抚育实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跨越"家庭"的边界。以社区共育为基点,妈妈们的努力既从私人层面上为在陌生城市中资源不足的小家庭找到更多社会支持,又在公共层面上带动孩子们以温度和情感重塑社区认同、黏合社会转型带来的制度缝隙,体现出独特的现实意义与支持力量。"以共同育儿为业"背后,是女性试图在既有的结构约束下找到被私人化的抚育照料重担与公共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在本研究中体现为共育支持网络的形成、共育友好空间的营造、亲子活动内容的生产和共育文化的建构四个方面。这为思考如何将"社会"重新带回抚育实践中提供了想象,也拓宽了对女性主体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