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逐步完善的今天,工会工作者应树立起"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工作理念,变"隐性对立"为"兼容并包",变"尴尬点缀"为"和而不同",力求建立一种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推动工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包容     
于丹 《北京观察》2012,(1):11-12
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史记·儒林列传》称:“建首善自京师始”,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中外政治文明比较、政治文明与协商民主的关系、政治文明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政治文明与新媒体的关系以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通过梳理、归纳和简评其中的主要观点,探讨兼容并包语境下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新进展,以期为学界深化对此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4.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2,(11):38-38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遵循“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允许各种不同的声音存在。因而造就了北大独特的自南学风。学者之间尽管私交很好,但在学术主张方面因观点不同而互不相让;反过来,尽管因学术观点不同而吵得不可开交,但并不因此影响彼此私下咀的感情,表现出了令人敬仰的胸襟。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对“包容”二字内涵的理解是非常丰富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开启了包容思想的风气。作为中国百所名校之一的爱国学校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办的“爱国女学”逐步发展而来,创建至今已经有110年。  相似文献   
6.
彭忠富 《党课》2013,(8):127-128
北大校长蔡元培。一生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新文化运动之先河,堪称“后世楷模.学界泰斗”。蔡元培不苟言笑,坚持原则,如果谁做得不对,他就会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甚至会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渊源,而且还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主要体现为延续不断的恒久性、兼容并包的和合理念、经世致用的人世品格及崇德尚义的伦理本位。  相似文献   
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不顾多方强烈反对,邀请“美国公敌”伊朗总统内贾德前往演讲。校长李·博林格明确表示,为激烈辩论提供论坛是哥大的“长期传统”,允许内贾德演讲是个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开学术自由之风,立兼容并包之规……这是国人熟悉的蔡元培。但还有一个蔡元培是一般人非常陌生的,那就是:他曾经是一个立场无比坚定的暗杀者。  相似文献   
10.
张家康 《党史纵览》2006,(11):34-39
蔡元焙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于是,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可以作为学术自由讨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启蒙者从而在此聚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便是由这些人担当的.后来,蔡元培虽然和中国共产党也曾有过"过节",但是,他在晚年主事民权同盟、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时,又与中国共产党声应气求.他一生救助过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历史应该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