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剑 《学理论》2009,(19):115-116
我国学者对法意识的研究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的特点,但在强调法律意识所具有的社会性的同时,并没有能深入的研究法律意识在个体意识层面上的形成机制、功能结构等问题。忽略了法意识的内在向度。从而使得法律意识的理论范式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与明晰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1,(21):63-63
要经常想到自己有缺点, 有错误,有不足, 这样才能有进步。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74页  相似文献   
3.
黄健 《思想战线》2003,29(2):91-94
中国美学"内省"审美意识的生成,直接受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的影响与制约。直观性、理性、意境,是中国美学"内省"审美意识表现出来的三大文化审美要素。中国美学"内省"审美意识所蕴聚的文化美感有机地渗透在中国美学的艺术创造和审美之中,不仅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美学的文化审美感染力,而且也形成了中国美学宏观认识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精致构造与抒情表现相结合、伦理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超越现实与主体自由相结合的文化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内省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内省,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考深度、创新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外化教育是教育者将学生的思想意识转化为外在的实践行为,重在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运用和实践能力.这两种教育模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刘萍 《青年论坛》2001,(4):36-37
孔子"仁"的道德修养论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有很大影响,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仁"为本,提出了孝悌、礼、知、信等道德规范,并指出"内省"是实现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径.其思想观点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心灵世界的广度与感受力构成了经典作家的原创动力。而在现实人生中,作家心灵世界的丰富与否是由他的亲和力与情感的统觉功能来决定的。优秀的作家不是自我型的,而是泛我型的。内省、统觉深化了作家的感受力的同时,强化了他们的亲和力,深刻的亲和力使作家的情感较之常人更易切近他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对"看见面相"评论,认识到"二元"知觉理论的不足。人们在突然看见到某个面相时,客观对象没有改变,看的却不一样了,到底什么发生了改变,许多的评论家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实际上,维特根斯坦认为,这种差异是这个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会内省     
一个人是怎样成熟起来的?不知道你的感悟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从知道内省的时候逐渐成熟的。 “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省”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鞭策、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薛荻 《福建通讯》2002,(1):10-11
我省在新世纪召开的首次党代会——省第七次党代会开得很成功,全省上下、省内省外反映都很好。这次党代会在保持6年来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提出了一些新的战略思路,如构建三条战略通道,从三个层面同时推进九个市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上的“五个举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四个紧贴”,反腐倡廉上的“六个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傅玄在经历了魏、晋的战乱之后,认识到"兴国家者,莫贵乎人","宣德教者,莫明乎学",强调教育的治世作用,提出了"木至劲也,可柔而曲"的教育功能观,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德教,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内省",并首次论述了教育、人才、经济三者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