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旧产品回收再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行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而明确废旧产品回收再制造的流程处理模式,选择合理的回收组织模式和再造组织模式,可以为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运作模式,从而提高循环利用资源的效率以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再制造产业:研究现状、基本内涵及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友金  胡黎明 《求索》2011,(3):9-11
再制造产业应该是一个经济学研究范畴,然而,目前还主要停留在工程管理研究阶段。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指出了对再制造产业进行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并在经济学的视域内探讨了再制造产业的产业特性,归纳了其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再制造产业研究的若干经济学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3]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设备,内燃机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内燃机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等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内燃机生产和使用大国。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内燃机产品在节能环保指标上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欠缺,节能减排标准体系不健全,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内燃机产品仍在广泛使用,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为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促进节约石油资源和改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4,(5):24-25
<正>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达到90万亿元,超过全球比重20%,位居全球第一;机电产品保有量居世界第一,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亿台,机床超过800万台,工程机电超过500万台;钢产量占世界一半,有的产能已过剩;以我国高耗能动力装备为例,尤其在石化、冶金等行业,机组能耗占工业总能耗15%以上,仅炼化行业在役机组达到9700台,未来10年需求1万余台。然而,近期美国能源部关于空压机负荷率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比监测,新加坡达到90%,美国达到83%,法国达到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10,(8):7-7
再制造产品不是二手货,更不是假冒伪劣。与回炉再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80%。打个比方,如果生产1万台再制造发动机,其回收附加值接近3.6亿元,可以节电145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吨。再制造还让消费者得了实惠。比如一台重型卡车的发动机,新品要五六万元钱,大修一次要一万六七,再制造产品只要两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政策》2010,(8):63-63
再制造技术与经验现场交流会上获悉,我国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再制造重点项目等多种措施,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7.
再制造是循环经济的高级形式和最佳选择,具有节约资源、节省能源、促进就业以及保护环境等特点。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已经确立为战略新兴产业或支柱产业;而我国再制造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再制造理论和对产业态势的判断,通过运用SWOT模型分析我国汽车再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提出发展我国汽车再制造业的针对性策略。即要推动社会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身份认同;构建面向汽车再制造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服务于汽车再制造产业的跨学科研究;为发展汽车再制造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所谓再制造,主要是以机电产品及其配件等废旧工业制成品为原料,在基本不改变产品形状和材质的情况下,进行专业化、批量化修复和改造,使得该产品在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等方面能够达到满足再次使用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谭元发 《求索》2010,(6):27-29
本文分析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和生态化产业发展战略。按照"装备制造4R"原则,装备制造业依靠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装备、核能源装备、双能源装备;对现有产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持续不断改进;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和再制造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很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还有的认为这只是一种猜想。我们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有以下生产方式变化的特征:一是自工业化,二是基于自工业化条件下的再制造化。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必须主动应对:第一是推进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加速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发展;第二是推进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是着手准备适应自工业化和再制造化的相应商业模式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