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求知》2005,(9):43-44
“能源之星”是美国政府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商品节能标识体系,如今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符合节能标准的商品大都贴“能源之星”的标识。“能源之星”最早只是用于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后来逐步推广到家用电器。“能源之星”标识是颁发给产品耗电量比最低耗电量标准还要低的高效产品的。事实证明,美国政府采取的这种“能源之星”标识措施,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提高了消费者及厂商的能效观念,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工业大省、农业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吉林省工业基础好、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在产业结构偏重的情况下,吉林省存在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环境污染较重等问题。吉林省要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就要扬长避短地发挥现有优势,一方面要加大替代能源的开发力度,使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06,(1):60-61
加强水,电,煤,油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下面这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政协天地》2010,(8):15-15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从规划、政策、财政等方面支持植物能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生物柴油补贴、减税等措施,以降低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以利于新能源企业尽早形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黄秀云  钟晓菊 《奋斗》2008,(4):33-34
从刀耕火种到修渠筑田,水稻的种植技术和产量成正比例地与时俱进,丰收的稻谷产出洁白如玉的大米,数千年来一直在餐桌上被人们推崇和喜爱。然而,在尽情享受稻米带来的美味佳肴的同时,稻谷加工后的草秸、稻糠尤其是带有倒刺的稻壳,存之如山,焚之污染,带给人们很多的麻烦。尽管多少年来,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但稻壳带来的副作用形成的“黄色污染”,困扰得人们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硬约束条件下,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使环境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因素。循环经济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8个原则。循环经济在国外已有较成功的实践。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能使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挪威两国的能源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鉴于能源安全以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能源自由化的新趋势等情形的出现,世界许多国家重点开发再生能源,以期改变国内能源结构,实现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再生能源利用的的转变。本报告采比较政策与比较法,宏观介绍两国再生能源政策,加以比较分析,寻求可供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8.
《乡音》2011,(8)
出生于1947年的周连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早年参加过根治海河劳动,曾任海河指挥部连长。1982年,为让同村乡亲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让自己走上致富之路,他跑起了运输。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加上良好的信誉,他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1993至2003年期间,他先后注册成立骅联物资运销有限公司、骅联宾馆、黄骅明顺油脂化工厂、河北明鑫焦化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在黄骅率先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0,(24):33-33
每年,阳光为我们送来的能量,相当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两倍。尽管如此,太阳能却依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智慧的地球上,我们可以让太阳能真正成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0.
China's large-scale investment in Kazakh oil and gas resource development ushered in a new era of China-Kazakhstan bilateral trade in the late 1990s. This lifte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fiv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to a new level, opening the China-Central Asia energy channel and bringi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to being. Central Asia and China's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reas which are both abundant in renewable energy, should fully utilize their geopolitical advantages as neighbors by means of Xinjiang's rapid growth. Projecting a twin-track mechanism of developing both 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oth China and Central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