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1月上旬,国民党悍然发动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 共高潮。暂回老家、正在创作长征小说的冯雪白条于1941年2月26日在家中被捕。  相似文献   
2.
冯雪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文艺理论家。由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文学理论家的冯雪峰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回归,学术界才开始客观公正地认识这位理论家,重评他的文艺思想。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冯雪峰文艺思想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本文以新时期以来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客观地呈现了各个阶段冯雪峰文艺思想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探寻冯雪峰文艺思想的研究脉络,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鲁迅有首很有意思的诗:“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他这样告诉冯雪峰:“‘东云’,指日本,‘春兰秋菊不同时’,我与郭沫若不是搞不到一起吗。杜荃骂我的话,怎能忘记得干干净净。我也曾有过向郭沫若组稿的念头,但终究打消了。”在“文章如土”、“芳林寥落”的中国文坛,鲁迅翘首东望,时在日本的郭沫若总引起他不尽的思绪,他何尝不愿化解他们之间的是非恩怨呢?  相似文献   
4.
王莹 《党史文汇》2004,(11):36-37
1975年10月,当冯雪峰的肺癌已扩散,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他曾对儿子及朋友说到自己有三件事没有能在活着的时候做完,这就是:没有能活着回到党的队伍里来;没有能写一本新的关于鲁迅的比较完整的书;没有能写完关于太平天国的长篇.  相似文献   
5.
马莉 《世纪风采》2010,(2):14-17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恐怕绕不开冯雪峰这个名字。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冯雪峰就以作家和党的文艺领导人(曾任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上海文坛上。他与鲁迅关系相当密切。可以这样说,鲁迅是因冯雪峰而密切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才有了后来毛泽东对其“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赞誉。  相似文献   
6.
徐捷 《党史纵横》2001,(7):36-40
那是一个春风微拂的傍晚。我同往常一样.乘车回家。同座位的女孩儿是个刚刚工作的大学生,说话细声细气儿,斯斯文文的。几句应答之后.她指着我手中的书问道:“雪峰是谁?为什么胡耀邦要给他题词?”看她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我便将在《回忆雪峰》、《雪峰文集》、《鲁迅研究》、《鲁迅传》等书中了解的情况,尤其是冯雪峰与鲁迅之间的友谊向她做了一个略述。  相似文献   
7.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心仪神往。在瞿秋白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冒险给予他真诚、无私的帮助,使瞿秋白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8.
1955年,文艺界对《文艺报》主编冯雪峰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一批判事件的直接导火线的是,冯雪峰在转载李希凡、蓝翎《关于掖红楼梦简论业及其他》一文所加的“编者按”中对该文持了一定的保留意见。从当时的语境来看,这是一种明目张胆“违抗圣意”的“反马克思主义”举动。冯雪峰被批评的命运也由此被注定。  相似文献   
9.
灵山歌者     
1945年,为争取和平建国,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得知从上饶集中营脱险出来的冯雪峰也在重庆,便挤出时间,在9月上旬的一个晚上约见了他。  相似文献   
10.
曾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著名文学家冯雪峰,浙江义乌人,于1927年6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腥风血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1年起,先后担任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1933年,在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时,因叛徒出卖,身份暴露,为了他的安全,党中央调他到中央苏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