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林毅夫在7月1日的《新京报》上撰文指出:古语讲"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过去35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每个人都得到好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满?是因为别人比你发展更快、改善比你更多了,这说明不均,是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高速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反而出现收入分配和腐败问题越来越恶化呢?改革开放前大家很穷,都一样穷,当时腐败的机会也不多,很多东西都要凭票供应,有钱也没有用。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形成了大批资本  相似文献   
2.
孔曦 《同舟共进》2012,(2):46-46
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食用油是要凭票买的,记得每人每月只有二三两。每次炒菜,父亲都小心翼翼地倒出一点点。轮到我炒菜,更是战战兢兢,唯恐一不当心多倒了。所以说,“春雨贵如油”的农谚,那时是名副其实。上世纪90年代初,食用油仍凭票供应,上海市区每人每月1市斤,郊区每人每月7两半。彼时,已经有议价油供应了。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我国绝大多数商品还都是凭票供应,如今,我国一年生产的服装足够全世界每人4件还要多,生产的鞋达到全世界每人近两双。1958年,为实现年产钢1000万吨的目标,全国“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全民大炼钢铁,当年产粗钢1070万吨。现在我国钢的单日产量就达到160多万吨,如果将钢铁企业的现有产能全部释放出来,1000万吨钢五六天就完成了。  相似文献   
4.
童年的豆腐     
曹翠华 《侨园》2015,(Z1):45
1973年是我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那一年,我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而且如愿获得了一项觊觎以久、梦寐以求的美差——买豆腐。在此之前,我一直是跟在哥哥或姐姐的身后,以无比羡慕及渴望的眼神目睹买豆腐全程的。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美等微量元素及丰富的优质蛋白,也不知道豆腐是"三高"人群的药膳佳肴,并且可防治骨质疏松。我对豆腐的极度热爱完全是为满足口感需要,那时猪  相似文献   
5.
车行三十年     
几千年来,作为交通工具的车马,从来都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这一历史却从物质到观念的层面被一再改写。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自行车是紧俏物品,是凭票供应的。那时,拥有一辆哪怕是“除了铃不响,什么都响”的自行车,也会招来周围羡慕的目光,因而它也成了姑娘们心仪的嫁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极度匮乏,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居民物资的供需尤其是粮、棉、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缓解供需矛盾。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扩大到棉花、纱布、食油。  相似文献   
7.
周一上班,同事到我办公室来,见我电脑桌上摆放着一盆叶色浓绿光泽的绿萝,便忍不住拿起手工刀剪断了两枝,边剪便问道:"唉,你说奇怪吧,现在条件好了,春节穿新衣服的习惯倒没了?是吧!"同事的一番话让我楞了下,仔细想想还真是。我的童年时代,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质极度匮乏,啥都需要凭票供应。买粮要粮票,打油要油票.  相似文献   
8.
《党员文摘》2008,(2):F0002-F0002
这幅图片拍摄于1960年代。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商品匮乏,主要生活物资采取凭票供应、计划分配的方法。当时既没有电热水器,也没有方便快捷的燃气灶,有的居民打开水还要到街上的“老虎灶”,暖水瓶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就连这小小的暖水瓶也要凭票购买,有时甚至凭票也买不到。当得知百赁商店新到了铁壳暖水瓶,顾客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9.
古巴一瞥     
<正>古巴——这个距我国万里之遥又同属于社会主义,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怀抱中的美丽岛国,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去看一看。去年3月,我趁赴加拿大探亲之机,终于如愿去古巴浏览了一下。3月是古巴的旱季,气候温和少雨。古巴风景秀丽,浩瀚的海洋,蓝天白云,椰子树与木棉花树相互掩映,尤其以海边白色沙滩闻名于世界。旅游业是古巴国家重要经济收入之一,由于古巴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80%以上的游客均来自加拿大。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市(Monteal)乘飞机沿大西洋西岸南行约三个半小  相似文献   
10.
人车情     
<正>我所说的车,不是现在马路上到处跑的私家小轿车,而是自行车。也许有人会说,当今已是汽车时代,各种品牌的小汽车琳琅满目,争奇斗艳,汽车已进入了普通市民家庭,有些家庭甚至还拥有宝马、奔驰、凯迪拉克、宾利等豪车名车。在这样的时代,自行车还值得一提吗?从我个人经历而言,我从6岁开始学骑自行车直至现在退休,骑车的历史已有50载。半个世纪以来,自行车陪伴我上学、参加工作、以及退休后的生活,它是我忠实的伴侣,我对它已充满了深深的依赖和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