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水扁及绿营很可能会在外部势力的有意放纵下,通过先“冻宪”后“制宪”的方法走向“法理台独”或者径直宣布“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十年代湖南女子参政运动,是经受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的湖南妇女利用制宪自治之机要求恢复女子人权的自觉行动。该运动的进程尽管一波三折,但由于具备了时代契机、行动主体、舆论阵地和政治合法性等多种因素的因缘际会,湖南女子参政运动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04,(3):64-64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正式施行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出现宪法规范与社会生活发生冲突时,特定机关依据宪法的程序,以明示的方法对宪法典的条文或文句进行补充、调整的活动。从一般意义上讲,宪法修改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成文宪法的存在。不成文宪法体制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公民自决和民族自决的角度,对台独势力分裂祖国和民族的行径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上台后,两岸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近年来,“台独”分子依靠某些外国势力的撑腰,鼓吹“一边一国”,搞“公投制宪”,“独立建国”,叫嚷台湾是所渭的“主权独立国家”,公开修改历史教科书,推行“去中国化”,紧锣密鼓推行其分裂国家的图谋。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毫无任何法理依据,也损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  相似文献   
6.
宪法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宪权行使的标志,但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不应以绝对主权为根据,制宪权的相对化及自然法的人权价值构成了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的法理基础。宪法最高法律效力不完全依赖于宪法效力自我宣称的规范形式。就效力范围而言,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直接作用于公权力(主要是立法权)而非私权利,由此私法自治的必要空间得以保留;而且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对后代并不当然具有“前在”或“先定”的效力,但可默示推定。  相似文献   
7.
实证主义经济宪法学的研究包括了对制宪程序及其影响因素的经济研究和对宪法规则产生的经济影响的研究两个部分。前者包括:第一,静态经济研究,主要是对影响制宪程序的因素的研究,在制宪的经济背景,个体的利益衡量、偏好、价值观、意识形态,社会的风俗、习惯、社会规范和诸如利益集团、社会组织、供以参考的其他国家的宪政制度等。第二,动态经济研究,主要包括对显性宪法变迁的经济研究和对隐性宪法变迁的经济研究。后者包括研究宪法权利的经济影响和研究统治结构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宪法制定实践的分析,总结出宪法制定的基本规律。对比中国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认为中国1954年宪法的制定实际上遵循了正常的制宪模式,具有正当性。原因是,笔者认为1954年宪法事实上承认了根据《共同纲领》制定的1953年《选举法》的合宪性,进而承认了根据1953年《选举法》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合宪性,然后将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纳入现行宪政体制。  相似文献   
9.
《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爱尔兰与欧盟制宪进程的互动引起了广泛关注。①本文首先考察了解释欧盟条约改革进程的主要理论模式——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基本假设及其在欧盟条约宪法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其次,在回顾爱尔兰参与欧共体/欧盟条约改革历史与逻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欧洲制宪会议阶段爱尔兰政府的政策以及《里斯本条约》公决期间的辩论情况。最后,文章提出,小国爱尔兰参与欧盟制宪进程的案例对于自由政府间主义关于欧盟条约改革理论的完善发展,以及未来欧盟条约改革的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联合抵制五五宪草,在随后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十二原则,并据此草拟了政协宪草。经过张君劢、孙科等人的努力,1946年最后通过的"宪法"基本上与政协宪草一致。与五五宪草相较,这部"宪法"从文本上讲是较佳的,可国民党政府非法地将其匆匆通过只是为了粉饰太平,这也预示了这部"宪法"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