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70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各国政治   772篇
工人农民   2700篇
世界政治   21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76篇
法律   9795篇
中国共产党   9950篇
中国政治   19301篇
政治理论   4077篇
综合类   7232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629篇
  2022年   683篇
  2021年   788篇
  2020年   934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799篇
  2015年   1498篇
  2014年   4319篇
  2013年   4107篇
  2012年   4760篇
  2011年   5160篇
  2010年   4913篇
  2009年   5239篇
  2008年   5561篇
  2007年   4088篇
  2006年   3316篇
  2005年   2455篇
  2004年   1846篇
  2003年   1587篇
  2002年   1392篇
  2001年   1102篇
  2000年   996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应当成为刑法的重要目的。刑法学者虽然口头承认其重要性,但在理论研究上对预防功能始终充满警惕,认为预防具有内在扩张逻辑。因此,学界提出用法教义学体系对预防进行控制。但法教义学的控制方案无法提供清晰的标准和明确的方法,显得左支右绌。预防水平实质就是刑法的调整范围和刑罚的严厉程度,对它的控制应当使用经济分析的方法,以成本控制的形式进行。成本控制下的最优预防应当成为刑法的规范目标。成本控制理论不仅更加开放和统一,还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法教义学控制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法教义学者将体系化等同于理论统一。  相似文献   
2.
制度广义上包括个体的思想意识和政府的政策规定。缓解收入不平等,既应注重微观个体的意识重构,又应侧重政府层面的政策设计,因此,从主体行为的角度分析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涉及制度基础的、追根溯源式的创新性尝试。文章的观点是:第一,缓解收入不平等应遵循一种“合理有效的平等机制”,即经济个体都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和可获得的资源禀赋,去实现自由发展;第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低收入者既应合理地看待不平等现象,又应通过积极努力以实现向上流动;高收入者则应有效地降低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割裂,同时又应主动地补偿低收入者的资源耗损;第三,政府应设计并遵循“合理有效的平等机制”,应搭建经济个体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劳动者权利进行保护是宪法的内在要求.劳动权不仅涉及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同时也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社会经济陷入缓慢发展,疫情给社会本身和大多数劳动者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障劳动者权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中层出不穷的"闹大"是公共治理状况的一面"镜子",也是转型时期政策议程建构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对2003-2019年发生的40个"闹大"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级(层)政府支持是"闹大"成功的必要条件。推动"闹大"成功的充分条件组合共有八种,可具体归纳为制度框架使用模式、集体施压模式、专家引导模式和暴力强推模式等四种解释模型。公民"闹大"成功是多个条件组合的结果,在核心条件发挥基础作用的前提下,适当的辅助条件更容易触发政策议程,推动问题解决。文章为公民"闹大"的行动逻辑提供了新的因果解释机制,也为理解形形色色的"闹大"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5.
刘爽 《党建》2021,(1):26-2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十四五”时期是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工作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劳动争议纠纷,不仅是平衡与协调劳动关系的需要,也是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需要,更是维护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那么,如何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考察并审视政策过程可以发现,公共政策实践中政策不作为现象大量存在。政策不作为是指决策者对社会问题“无所作为”的情况,包括五种类型:有计划的政策不作为、意识上的政策不作为、受迫的政策不作为、不情愿的政策不作为和无意的政策不作为。政策不作为的驱动因素,包括政策制定者的行为模式、公共组织的信息病态、政府机构和程序的缺陷运作以及网络结构的不协调和可行性缺乏。基于此,应从政策不作为研究的四个探索方向即识别政策不作为、解释政策不作为、评估政策不作为和治理政策不作为入手,通过对其深入分析,不断丰富和推进政策科学对政策不作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全国人民心中最温暖的节日。每逢新春佳节,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深入基层,到群众身边,拉家常、问民情、访民生,送去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节日期间,各级民政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着力完善制度政策、落实保障待遇、强化巡视探访、优化关爱服务,坚守一线、温馨守护,让各类困难群体都能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相似文献   
9.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使命。2022年,广西司法行政工作将持续提升工作质效,守护壮乡群众民生福祉,夯实祖国南疆稳固基石,不断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行法治之力,护航壮乡改革发展当前,广西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广西司法行政机关将乘势而进、顺势而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司法所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和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推进基层监察体制改革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G市百个村(居)的调查资料,对村(居)民监察认知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村(居)民监察认知存在关注程度不高、了解程度不深、参与积极性不足,但满意度较高的认知梗阻。其中,对关系壁垒、宣传方式、腐败生态是影响监察认知水平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应通过重视社会资本的“感染”效应、创新廉政政策宣传内容和方式、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方式克服公民参与基层反腐败的认知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