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共有74年执政的历史,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是沿着一条越来越背离列宁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路线走下去的。在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性质、组织原则、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一步步改变了党的面貌,最终亡党亡国。苏共蜕变给所有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党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的黄金时期.出于政权建设和管控舆论及塑造党政形象需要,苏共该时期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全力以赴、近乎极致,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苏共领导人言行不一,致其理想信念失信,是为根本的致命伤;二是罔顾现实的教条主义作风使其宣传思想工作无法获得民众认可,意识形态机器陷于空转;三是强制"灌输"、高压管控的粗暴手段,遭到民众逆反抗拒,终致其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3.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34):65-65
正意识形态就其本质来说,还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其社会效果并不完全依赖他人的说教。苏联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败说到底不是相关工作者的无能,而是苏共领导层的所作所为失去了苏联青年的信任。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原苏联高级外交官舍普琴科曾这样描述这类领导干部:"他想把某些东西攫取到手,但却企图把自己描绘成正在向这些东西斗争;它批判资产阶级的生  相似文献   
4.
赫鲁晓夫被其昔日的战友搞下台后,在家人和朋友的怂恿下,开始了回忆录的口授,这使羽翼渐丰的勃列日涅夫寝食难安。勃列日涅夫派人找  相似文献   
5.
黄苇町 《前进》2014,(6):17-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说:"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分量很重。其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摆脱过去对我们影响很大的苏联式传统社会主义制度模式,走自己的路。而我们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也是与苏联移植过来的制度模式分不开的。通过对前  相似文献   
6.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25):65-65
正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也仿照苏联,对领导干部建立了各种住房分配制度、"特供"制度、医疗保健和疗养制度。但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经历过革命战火考验的理想主义的一代人,绝大多数都律己很严。对于"公家"和私人分得很清楚,生活简朴,个人所求甚少,有的甚至不允许管理部门为自己装  相似文献   
7.
1968-1972年美苏缓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缓和期间,面对危机双方能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彼此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缓和进程中,勃列日涅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制定和实施缓和外交政策,给美苏缓和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景贤 《党政论坛》2009,(10):16-17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9.
1964年发生了两个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一个是中国的原子弹炸响了,另一个是苏联的赫鲁晓夫下台了。毛泽东决定派周思来前往苏联,看看勃列日涅夫意欲何为?是不是能缓和两党两国间日趋紧张的关系。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竟会是周恩来最后一次莫斯科之旅。  相似文献   
10.
201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20周年。 历史上有一些现象,总是具有预警性象征意味:1982年,执掌苏联最高权柄18年之久的勃列日涅夫在任上逝世,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