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羲之妇孺皆知,《兰亭集序》也无人不晓。虽然对于书法我是一窍不通,但是如果有"附庸风雅"的机会,我还是乐意掺和的。暑天之际,我到了绍兴。《兰亭集序》生发地兰亭,就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处的兰渚山下。它是因春秋时越王勾践在此植兰,汉时又设驿亭得名的。赶了一个大早,成为这天第三名游客。过检票处,出萧萧竹林,  相似文献   
2.
正我发现自己在变,变得越来越脆弱,多了些暮气和娇气,少了些锐气和勇气。原来干一件事,如饿虎下山,心无旁骛,直奔目标而去。而现在,掂量来掂量去,瞻前顾后,能拖一天是一天。夏怕热,冬怕冷,春秋享懒慵。是不是年龄大了的问题?请教一位意志坚强的老前辈。他说,人生是一次锤炼,你没有保持锤炼的常态,自然就松松垮垮了。就跟爬泰山一样,一鼓作气,汗流浃背地爬到中天门,坐在石阶边歇息的时候,凉风吹着,美景看着,与结伴的朋友惬意地侃着,就再也不想动,更不想往上攀登了。这是一个不小的大坎儿。只有从  相似文献   
3.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又至。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午日等。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很多,如楚人崇屈原,吴人尊伍子胥,越人推越王勾践或孝女曹  相似文献   
4.
佚名 《法制博览》2010,(4):77-77
1965年12月某天傍晚,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正在紧张挖掘之中。当考古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墓主人的内棺打开,赫然发现在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  相似文献   
5.
勾践初任越国国君时,不为百姓着想,又因不听范蠡的劝阻,于公元前494年贸然起兵伐吴,结果被吴军所败,几乎到了亡国的境地。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稽山后,力图复仇雪耻。他一面任用文种等有识之士,与吴国议和;一面汲取教训,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取信于民,恢复国力,促进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国家的繁荣。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上下同仇敌忾,终于大功告成。  相似文献   
6.
《党风与廉政》2000,(12):42-42
国人都熟知春秋时候越王勾践的故事。为了复仇,勾践已从根本上不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只能用卑鄙、猥琐来形容。他不但把自己垂涎已久的美人西施亲手送给吴王,而且居然能在吴王生病后亲口品尝他的大便,判断病情,以讨好吴王。  相似文献   
7.
范蠡的智慧     
张云卿 《前线》2014,(10):125-125
范蠡出身贫民,自幼聪颖好学,常常语出惊人。年轻时的范蠡很落魄,郁郁不得志。因为思想太超前,观点不被常人接受,反落得“癫疯”之名。20岁时结交文种,两人无话不谈。经过磋商,一致认为“窝”在南阳没前景,遂同赴绍兴。 到了绍兴,在会稽山麓找到越王勾践,彼时勾践刚在吴王夫差那里吃了败仗。落难之际,有人来投,求之不得。一夜畅谈,投机融洽。范蠡分析政治、经济、军事形势,认为实现越国复兴,唯有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勾践采纳了他的建议,范蠡因此被拜为上大夫,进入“政治局常委”之列。  相似文献   
8.
张军 《学习月刊》2012,(19):52-53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想必是不会不知道勾践灭吴的故事的。春秋时期,吴越结怨,战端时起,远的不说,就近而言,先是吴王阖闾攻越,越王勾践射死了阖闾,接着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发誓为父报仇,结果也还真的打败了勾践,但他斩草不除根,留住了勾践的性命,最终是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反攻吴国,迫使夫差自杀,灭了吴国,因而这故事几乎成了含羞忍辱、以弱胜强的励志典范。然而从为政的角度来看,越王勾践  相似文献   
9.
勾践与夫差     
朱伟 《人事天地》2007,(4):10-11
勾践与夫差这一对人物,教科书上历来褒勾贬夫,一个是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振兴了一个弱国;一个是骄奢淫逸,滥杀忠臣,最终真正成为亡国罪君。成者为王败者寇,中国历史上总将“隐忍”为境界,隐而委致远,也就是说,隐才能谋,所以夫差、项羽们都是英雄气短,成不了大事。从《论语》、《易缈里,到处都是委曲求全、克己复礼、小不忍而乱大谋,于是总以阴谋成历史。  相似文献   
10.
范蠡在陶山     
史料中对于范蠡的归宿问题记载并不多,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取史料来源于越国典籍《越绝书》,在卷十三《外传枕中》最后一句提及:"范子已告越王,立志入海,此谓大地之图也。"范蠡后半生的资料索取,应当归功于司马迁,分别在《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中予以记述,但对范蠡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